logo

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带来的启示之三

“让游客在感悟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自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绿色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通过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策略。为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港城旅游当以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为重点,让旅游业的发展成果为百姓共享,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幸福产业。

《规划》打样 优质资源这样“用”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文旅融合的步伐,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为游客创造更为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此举,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据悉,通过“画重点”的方式来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业内专家指出,通过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

如何更好地利用优质资源呢?《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长城、大运河、长江、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突出“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二万五千里长征”“九曲黄河”整体辨识度。

业内专家分析,我市应当学习这一发展思路,在提升港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辨识度上下功夫。可阶段性打造一两个具有地区代表性、重要性的文化资源要素,实施包括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数字再现等多个功能,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科学规划、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

突出“生态+”战略 满足人们康养需求

一直以来,我市旅游以“山海”为主打特色,邀请国内外游客来连登山观海。但是,在这些资源的营销推广上,如何增强吸引力,打出我市的特色牌,以及如何让这些优质的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养需求等都是我市需进一步研讨的重要课题。

此次《规划》充分立足于满足小康社会的群众需要,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上做功课,重点是充分发挥国家公园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一些生态稳定性好、环境承载能力强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沙漠等自然空间依法依规进行科学规划,开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户外运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

我市在做好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应该尽早将“生态+”战略提到更为重要的发展位置。如依托森林等自然资源,引导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加大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力度,有序推进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又如加快推进旅游与健康、养老、中医药结合,打造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这就需要我市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在生态文明教育、自然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方面,加强资源共享、产品研发、人才交流、宣传推介、监督执法等合作。此外,还要同步推出参观游览康养宜居等经典旅游休闲线路,开展港城生态康养旅游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

做好消费环节

增强文旅融合发展后劲

事实上,无论是优质资源的保护开发,还是后续的利用发展,都需要不断增强文旅融合的发展后劲。港城需要进一步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需求侧管理,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推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除完善节假日制度外,我市还可以通过精心组织“中国旅游日”活动,鼓励制定实施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补助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推出更多旅游惠民措施。另一方面,我市亟须大力拓展旅游消费领域。顺应大众旅游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在花果山、连岛等地创新旅游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模式。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创新,促进线上线下旅游消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此外,我市应将当前的重点放在发展夜间消费上,鼓励文化和旅游场所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延长开放时间。

像保护视力一样,保护发展港城的老字号,出台奖励政策支持老字号企业入驻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开设旗舰店、体验店,提升旅游购物品质。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针对当前国潮的流行以及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我市还可以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鼓励大学生、年轻群体在这里创业,打造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文旅商品。在这一过程中,我市还需要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服务监测机制。(□ 徐黎一)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