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如何用文化品牌激发城市发展向心力——浅谈我市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

日前,经过评审和公示,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全国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市东海县榜上有名,再获殊荣。

  事实证明,品牌的打造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品牌化是实现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品牌就不能有效地突出特色。而我市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又有哪些亮眼的收获以及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多个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彰显魅力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宣布,淮安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澳门、扬州之后,中国第五个跻身“世界美食之都”行列的城市。实际上,据笔者所知,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存在不少标志性的地方文化品牌,在大众看来,它们的存在,正是一种“文化代言”,比如提到镇江,就想到“香醋”;提到章丘,就想到“铁锅”;提到吴桥,就想到“杂技”;提到东海,就想到“少儿版画”等。因此,打造高质量的本土文化品牌,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如若想让一种文化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占据优势地位,并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那么这就意味着此类文化产品已具备某种‘品牌输出力’。这种文化品牌,对于增强其所在地区的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对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丰富精神生活、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也会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期以来,我市都在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打造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并助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比如近些年,赣榆区沙河镇就按照“继承传统文化,对接外部市场,把沙河锣鼓做成文化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掘沙河威风锣鼓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切实抓好锣鼓队伍的组织培训,定期举办锣鼓大赛,弘扬锣鼓精神,把沙河锣鼓做成精品,由此助推该镇获得“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我们以鼓会友,以鼓扬名,不仅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变得光彩夺目,也让沙河锣鼓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了沙河,提高了沙河美誉度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李永学介绍。

  除此之外,灌南县曾获得过“中国魔术之乡”的美称。“灌南玩魔术,一出又一出,上至九十六,下至刚会说。”这段俗语就证明了灌南县魔术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全县各镇街基本都有魔术团体或业余从艺者。近年来,为全面提升灌南的魔术表演水平,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灌南县下大力气助推这项文化事业发展,其中也离不开汪奇魔等一批民间魔术家的努力。“我曾在市魔术杂技团任职,一直以来,为了推广灌南的魔术,我们采取了现场演出、集中培训、上门辅导、对外交流的形式,让灌南的魔术特色始终蓬勃发展。”汪奇魔说。

放大特色 用效益反哺文化

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首批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评选结果的公示》。我市的江苏女子民族乐团顺利入选。作为植根于我市的国内首支演奏中国传统民乐的职业女子民族乐团,在为广大港城市民带来优美音乐的同时,也致力于将中国旋律在全球奏响,已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更是我市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先头兵。

“我觉得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最终目的是为了弘扬和宣传一座城市的优秀文化以及这座城市所蕴含的城市精神。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就代表了港城的某种城市精神,这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特色就是竞争力,个性就是生命力’。所以,立足特色文化资源,对于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品牌至关重要。”市文广旅局艺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理解的特色是双方的,共赢的,就是说我们得有这个特色,一方面要宣传,要包装,要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体来关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这种特色打造好,把群体吸引来,得留得下,记得住,这样特色才能长久,才能发扬光大,才能走得更远。”

  纵观我市,还有诸多深具品牌挖掘潜力的特色文化资源,往“大”了讲,有以《西游记》《镜花缘》为代表的古典文学遗产;往“中”了讲,有以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石刻、云台山抗日石刻群为代表的石刻资源;往“小”了讲,有淮盐技艺、柳编技艺、黑陶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资源充满地域特色。当然,伴随着淮安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一些网友也热议说,连云港的海鲜也是能拿得出手的特色美食,尤其我市赣榆区一些乡镇就把握了电商直播的风口,积极挖掘和突出地方海鲜特色,聚集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出国内一流海鲜电商园,成为响当当的地方文化名片。

  诚如海鲜电商所展现的这样,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振兴地方经济,即通过有效手段让品牌变出资金,这也是相关从业者所追求的务实之举。市文化产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要想让品牌变出钱,那么就要全面彻底地将文化经济学研究深,研究透。尤其政府方面,要在互联网科技大潮的推动下,统筹兼顾好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新意识、移动互联网造就的独特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灵活的文化生产能力等,用文化包装经济,用经济反哺文化,由此才能更加壮大。”

科学规划 做优品牌 协调发展

最近,一则新闻引人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河南郑州首次入围近年黄金周热门目的地前十名,简直一鸣惊人。原本默默无闻的河南,在这两年近乎实现井喷式文化输出——从河南卫视春节节目《唐宫夜宴》、全景式全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到端午的《洛神水赋》。曾经偏安一隅的河南,靠着这些亮眼的表现,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和关注度,也给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树立打了个样。

  当然,河南文化的出圈不是偶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当然也不是一时脑热,还需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我们现在不缺特色文化资源,缺的是系统的项目策划和品牌设计,只有抓住创意这一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包装和创意,才能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我市业内人士建议,我市理应有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框架,比如可以打造出以西游文化为灵魂、生态旅游为骨肉、民俗文化为打底的特色文旅产业集群,让城乡群众生活富起来,文化品位高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

  凭借少儿版画获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东海县,也并未从此止步。他们深刻认识到,此举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普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在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仍有不足。“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影响力与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积极研发蕴含相关文化产品,如研发屏风、瓷杯等文创产品;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文化产品发展平台,不断扩大版画文创产品的影响力;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带动作用,做大做强这一亮丽名片,从而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未来,我市仍需不断提升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优做强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内生活力,使特色文化品牌成为推动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 张晨晨 高阳 孙荪)

本稿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