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经济正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保持这样的态势,必须要打造更多的产业高峰和产业高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聚强劲动能。我们将采访港城各界人士,从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五个方面剖析连云港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短板,为“十四五”港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逐步形成了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为代表的区域产业集群。这些产业不仅支撑了港城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打造了充满韧性的港城产业根基。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将主导产业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若干个“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呢?近日,笔者走访了一些经济园区,探访港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密码”。
完善产业链 打造坚强可控的产业集群
一根丝串联了港城石化、材料和装备制造多个产业。
这根神奇的丝就是碳纤维。走进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斯尔邦石化内,各种化学装置林立。“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地推进斯尔邦石化二期项目A阶段项目调试,预计年底会投产运行。届时企业丙烯腈生产规模将从现在每年的52万吨上升到78万吨。”斯尔邦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江苏斯尔邦有望启动B阶段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一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项目建成后,企业丙烯腈总产能将达到104万吨/年。
机构分析师介绍,近年随着国内腈纶、ABS树脂及丙烯酰胺等产品的迅速发展,我国丙烯腈消费量逐年增加。腈纶、ABS/SAN树脂、丙烯酰胺、丁腈橡胶等生产离不开丙烯腈,己二腈、碳纤维产品等更是将丙烯腈作为其原料。作为江苏重要的碳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生产基地之一,连云港非常需要大规模的丙烯腈生产企业为其提供原材料。
“我们已经使用斯尔邦的丙烯腈了。”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介绍,更为重要的是,从斯尔邦采购丙烯腈成本更低,企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复神鹰目前累计向市场供应碳纤维超万吨,碳纤维市场的国产占有率连年保持在5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碳芯电缆、体育休闲、压力容器、风电叶片等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复连众就是中复神鹰重要的采购商之一。“随着海上风电市场的繁荣,碳纤维制造的海上风电叶片成为行业新宠。”中复连众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海上风机叶片更大,轻量化要求更高,碳纤维制造的叶片在这个方面有优势。
从原料到材料,从材料到成本,连云港通过产业链的相互耦合,形成了一条闭合的碳纤维生产链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基本上健全,未来我市相关县区要通过构建高端科技平台,让这条产业链更加坚固,更加抗风险。特别是在下游产品应用场景开发上要下硬功夫,着力招引大型的应用端企业,让港城碳纤维生产链更加坚固。
从提升产业链配套率、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港城碳纤维产业链正蓬勃壮大,成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市其他产业集群需要向碳纤维产业学习,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专家表示,我市主导产业存在的产业链短板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缺乏创新“尖兵”,医药产业虽然四大龙头企业创新实力雄厚,但是缺乏为这四大药企提供创新园区的CRO公司,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特别是原研药物发现的区域平台缺乏。其次是产业链条完整性和韧性不足。疫情下,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因为缺乏足够的数字化工厂,复苏的速度不够快。特别是在国际货运市场价格大战的今天,一些依靠给国外做代工的企业面临运费挑战。再次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够。目前,我市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千亿级的企业几乎没有。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在亿元以下,这种结构导致了港城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强,韧性需要加强。
加快“四化”融合 促进高质量产业集群打造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连云港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在这个过程中,连云港需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化发展是工业化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产业都是上下游相关联的,只有把全产业链做优做精并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整体效应。
近日,笔者来到灌云经济开发区江苏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参观了现代化制衣工厂的作业过程。同传统的制衣流水线不同,这里不仅有一台台整齐排列的缝纫机,还有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而搭建的现代化制衣流水线。每一件衣服缝制时间、环节都被精准计算,并准确计算每一名员工完成率情况。
今天,港城制造业正在用智能工厂改变我们对制造的概念。在天明机械特种车辆生产现场,这样的智能技术正在制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特种车辆。“我们建立了数字化制造信息系统、车间级的工业网通信网络,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智能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工艺设备和检测设备、仪器购置、物料标识和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建设、制造执行系统建设、分布式数控系统建设、数据采集和监管系统建设、质量信息管理建设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智能化。”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在这家工厂不仅有高级蓝领,还有一个个机器人,让港城制造更加稳健高效。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港城制造业集群正在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引导集群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集群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服务业 带动产业升级
在连云港高新区新浦工业园,一座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让人称赞。在康缘物流中心,一座立体仓库整托盘存储作业设备映入眼帘。康缘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物流库配备了5台自动堆垛机,10560托盘货位,可存储20万件以上商品。相关货物高速自动分拣设备则采用欧洲进口的范德兰德设备,可做到4000件/小时的货物自动分拣。
如今,港城制造业正在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方向转型。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更多企业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强化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推动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这样的变化正在推进。在中复连众,他们正在搭建叶片全生命周期系统;在远洋流体,他们正在实现输油臂远程诊断;在天明机械,他们正在用智能制造改变中国矿山装备的性能。今天,港城一些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引导集群制造企业以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目标,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提供研发设计、故障诊断、检测、维护、保养等产业链延伸服务,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制造业价值增值。以集群为重点,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 周莹 连发 连科 孙冬妍 文/图)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