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升级版限塑令开始执行 连云港市民接受度如何

1月1日,港城升级版限塑令开始实施。当天,本报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商超、奶茶店、小餐饮店。走访发现,大中型商超、品牌餐饮已不再售卖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了,转而为市民提供有偿的无纺布和可降解垃圾袋,无偿使用的纸质购物袋、纸质餐具,而多数市民则自备购物袋“上阵”。不过,如何让规模小但数量众多的餐饮企业配合限塑令加码,可能是推行的“痛点”所在。

市民开始带上了自备袋

“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在市区一家肯德基店里,现场工作人员指着可降解标志介绍,“根据总部的通知,我们外带、外卖中使用的塑料袋已经全面更换为纸袋或可降解塑料袋。目前,这些塑料袋是免费给市民提供的。”

在港城各大商超里,可降解购物袋也摆在显眼的位置。“您要塑料袋吗?”如今,超市收银台前,这样的问询已经成为常态。在得到顾客肯定答案后,收银员将商品一一扫完条形码,并根据购物量向顾客推荐了一个大号塑料袋和一个中号塑料袋。“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更换了,并且一直是以成本价销售。”市区南部的一家大型商超收银员介绍,“目前,我们超市可降解塑料袋价格为0.2元、0.3元和0.5元,收费塑料袋的背面有显著的条形码、环保标志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外卖是港城塑料袋消费的重点领域。笔者随机点了一份鸭血粉丝,发现每个外卖打包餐一般要使用一个塑料袋、两个大塑料打包盒和一个放调料的小塑料盒。“我们对一次性塑料袋的需求比较大。”在市区通灌路一家餐馆采访时,老板王晓表示,“特别是冬天,为了保暖,我们通常会多套几层袋子。目前,平台虽然推出了打包费,但是我们餐馆的一次性塑料打包盒的用量很难因为限塑令加码而减少。”

同大型商超不同,菜场、小区小店限塑令执行有点慢。笔者在小区超市购买了一袋方便面、几个西红柿,老板利索地从一堆塑料袋中抽出来一个,帮笔者把东西装好。不仅如此,笔者发现一些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的限塑令执行存在盲区。

不过,笔者在采访时也看到了市民践行绿色生活的变化。“以前一天的话,使用的塑料袋要在5000个左右。”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值班经理说,“今天,市民购买的塑料袋比以前少了很多,80%的顾客都自己带了环保袋或者塑料袋。”

那么,可降解塑料袋同一次性塑料袋有什么不同呢?笔者随机在超市、餐饮店购买了可降解塑料袋同家里的一次性塑料袋进行了对比发现,可降解塑料袋手感如手绢一般丝滑,而一次性塑料袋更加光滑。可降解塑料袋更加柔软,搓动时声音比较小,而一次性塑料袋略显粗糙,搓动时声音比较大。当然最重要的是可降解塑料袋更加有利于环境。

纸质吸管接受度不高

吸管也是此次限塑令整治的关键。在市区一家知名品牌餐饮店,笔者发现原来摆放在前台收纳塑料吸管的盒子内已经没有塑料吸管了。顾客要吸管时,工作人员会拿出纸质吸管来。另一家快餐品牌店内,笔者看到虽然吸管盒内依旧有塑料吸管,但是当你索要吸管时,工作人员会从柜台里面拿出纸质吸管。吃冷饮的塑料勺也变成纸质勺子。

相比可降解购物袋普遍性推广,纸质吸管推广略显不足。笔者在市区各大商业综合体采访时发现,大多数的奶茶品牌店依旧采用塑料吸管,“如果塑料吸管被禁了,我更担心珍珠奶茶怎么办。”一位顾客表示。毕竟相比于液体可乐,拥有珍珠、椰果等配料的奶茶类饮品自然更依赖塑料吸管。

不过在采访中,笔者发现coco是港城少数奶茶品牌推出纸质吸管的。“这个吸管是纸质的,你戳的时候要多使点力气。”营业员提醒笔者说。原来纸质吸管同塑料吸管相比,破坏力比较弱,因此要想戳破奶茶上的密封塑料,需要更大力度穿透密封杯盖。

在市区一家商业综合体采访时,一位奶茶店工作人员也表示,细吸管用纸质的代替还勉强可以,但纸质粗吸管肯定会对使用感受产生影响,主要是泡软的吸管没法吸小料。因此,每天选择纸质吸管的顾客只有1/3左右。对此,不少人开始推荐可循环使用的不锈钢吸管:“有便携式的小盒子,还有专门的刷子。现在不少人都自带餐具,多加根吸管,也挺方便的。”

当然,商家也收到了消费者的反馈。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采取开窗式的杯盖。这种杯盖上附有小窗户,消费者需要吃小料的时候,可以用纸质勺子挖着吃,也可以大口大口一边喝,一边吃。不过,昔日喜欢吸椰果和布丁的奶茶妹妹们可能会随着这波纸质吸管上线,而失去往日快乐。

“虽然不太习惯,但是感觉可以为环保做点事,也感觉很满足。”在市区一家奶茶店门口,市民周轩告诉笔者,这种牺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

可降解塑料袋推广难 需要统筹安排

早在2008年,国家就曾实施过限塑令。有研究显示,在实施一年后,当时消费者对“旧限塑令”的认知程度达到96%,可见当时限塑令已经深入人心。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显示,在推动实施限塑令过程当中,企业的“拦路虎”是缺乏合适替代品,所谓合适必须满足“价廉物美”才能得到市场推行。而调查显示,超过85%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

“如果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来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就得翻番。”业内人士介绍,绿色化、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通常是非可降解塑料袋的3到5倍不等。

市区一家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制于目前可降解标准不一、市场合格供应商稀少的情况,平台虽基于社会责任不计利益积极帮助商家集中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餐具,但仍面临市场供应不足,且商家成本负担过重的情况。“目前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细化标准,并统筹平台、供应商、商家以及技术研发部门、回收企业共同推进落实‘固废法’。”该平台负责人表示。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