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地方戏曲院团突破瓶颈还需与时俱进

【连网】  日前,“艺动青春”小戏专场走进校园,与海州高级中学的师生们来一场艺术之约。本场小戏专场演出是市第四届戏剧节展演活动的组成部分,该戏剧节从10月5日一直持续到11月17日,12场风格迥异的戏剧专场在全市各大文化场馆轮番上演。即便如此,我市传统戏剧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全国大形势”。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生态的日益强势,促进了文化及艺术的多元发展,传统戏剧事业慢慢落入低谷。

实际上,作为传承与传播地域文化的最佳载体,各县区传统剧团都在不遗余力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但近些年来,也都面临着体制机制老旧僵化、编创人员老龄化、青年人才断档、受众不断流失等各类窘境。为求生存,不少传统剧团也在不断寻求转型发展,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送戏下乡,取得一些显著成效。这在我市也有突出表现,而为了实现更好发展,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创作是第一生产力,文艺精品既可以是文化事业,也可以是文化产业;既不能丧失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也不能丧失对合乎当代人审美特点、艺术旨趣的追求。所以,绝大部分传统剧团都要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提炼与当下流行文化具有共性的元素追求,由此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作能力。我市可以不断加强对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从抓剧本入手,注重作品的原创性,采用组织创作、委约创作、招标征集、购买版权等方式,集中力量创作一批重点作品。同时,将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融入剧团作品创作和传播中,探索建立起文学、影视、动漫、戏剧的联动生产机制,推动优秀作品多元呈现形式的有效转化,使得百姓喜闻乐见。如此,便可以一方面凸显出社会效益的引导性,提升剧团的社会知名度和口碑;另一方面,一批优秀剧团人才有了展示舞台,提升了青年演员的凝聚力和舞台经验,为传统戏曲传承注入新活力。

其次,戏曲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专业的院团,更重要的是培养大量热心支持的观众、听众和参与者,即要培养为数众多的戏曲文化爱好者。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县区传统剧团可积极与各民间业余剧团、爱好者协会等建立稳定有效联系。比如针对大型剧目表演时人员不足的情况,剧团与兄弟院团甚至民间剧团灵活合作,通过拆借演员的方式进行演出。同时灵活激发民间力量,合理组织和壮大爱好者协会,开展戏曲鉴赏、知识讲座等活动,让群众能听、能看、能学,还能演。此外,还可以整合人员、道具、场地等资源,向市场开放,有偿出借,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增加了剧团收入,从而不断夯实剧团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从当前全国发展形势上看,县级传统剧团不会消亡。因为按照客观规律,社会经济越是发展,文化复苏与扩大需求的态势也会锐不可当,受众人群也会越来越细化。只要抓准机会,强化自己在基层传播先进文化方面的独特定位,同时适应改革需求,不断创新探索、大胆突破,便可继续站稳脚跟,成为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代言人”之一。(□ 张晨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