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疫情倒逼农产品鲜起来 ——我市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观察

【连网】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生鲜行业进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全民线上抢菜”让生鲜电商订单量暴增,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果蔬是否新鲜、包装有无破损,这也使得大家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环节上。

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强烈需求,农业农村部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到2020年底在村镇支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推动完善一批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的田头市场,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提升,产后损失率下降。

在我市,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冷链认知的逐步深入,冷链物流帮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消费者的餐桌,链条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此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田头“最先一公里”冷下来

高耗损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生产出来的“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田头市场是建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市场所在村镇及周边村镇农产品流通的小型农产品产地市场,建立和完善田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预冷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烘干等商品化处理设施,有利于减少农产品采后损失,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东海县黄川镇,越秀食品加工厂是今年3月刚成立的,一期工程就有9个冷库。“对我们来说田头预冷太重要了。”该厂负责人葛怀根说,“厂里主要做草莓、黄桃、葡萄、西蓝花、土豆、毛豆等鲜果蔬加工,像收来的葡萄、草莓等水果,必须在田头的冷库经过一次打冷才能装车,直接装车会增加产品损耗,果子熟得也快,禁不起磕碰。”

即便是主攻市区的农产品供应商,在“最先一公里”也丝毫不敢大意。鲜滋润社区团购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储存一些夏季产品以及冷冻肉类,必须要进冷库,“像现在这个季节,生鲜如果不进库,一夜就基本全坏了,损耗很大。”

数据显示,当前我市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率不超过30%,其中果蔬冷链流通率不超过20%,强化农产品产地预冷迫在眉睫。

“当前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网络不完善,产地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在县、镇、村缺乏不同层级的冷链集散中心、分拨中心和冷链运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造成农产品损耗以及走出去阻力较大。

产销之路如何“恒温”

做好“最先一公里”仅仅是个开始,农产品在从产地到销地的过程中也仍然面临运输成本、损耗等考验。东海县克灵斯通公司是一家电商企业,主营50多种农产品。“过去农产品的流通是多层物流模式,带来的结果是高损耗率。”该公司负责人刘永佳介绍。价格方面,经过多层分销,水果蔬菜的价格比原产地要高很多;物流方面,由于不能直接从原产地到达终端市场,存在多层转运、存储,导致损耗增加。

“当前使用冷链运输损耗率在5%左右。”在东海县几个乡镇都建有冷库的山东老板李玉波说。农产品走出去与冷链物流运输相辅相成,随着冷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较高价值的反季节产品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才能不断走出去流通,距离越远,农产品价值越高,冷链运输又促进了销路拓展的实现,缓解滞销,同时全程冷链能够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在低温环境,保证安全和质量,减少损耗。

“像新疆等地发过来的酸奶,生产日期超过4天的,有的消费者就不愿意购买。”鲜滋润平台采购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对品质的看重,其实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很多不耐储的产品都是走空运,但肯定还是走公路的冷链物流车更有价格优势。由于本身路途就比较远,产生的物流成本消费者一般都可以接受。”

不过,也有经营网店的农产品生产者表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让客户拥有更好的体验,他们会主动放弃距离较远的外地消费者,生鲜产品只供本地。他们坦言,由于目前冷链网络不健全、流通模式不确定、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造成目前冷链物流的部分流通过程存在过多环节,而过多的操作节点,在增加货品损耗风险的同时,还造成了成本的提升,影响相关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导致部分农产品销售竞争力受到影响。

农田到餐桌的距离期待缩短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安全、营养和新鲜转变,这对于冷链物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效率方面。面对这一变化,冷链物流环节也在不断地优化调整。

“从全供应链的角度来说,需要优先进行冷链物流全链条的标准化建立以及模式梳理,尽可能优化供应链操作环节,实现短链运作,推动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发展,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中哈物流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港口近年来不断发展进境水果业务和其他冷链业务,拥有江苏首家海关保税冷库,在客户看来,对于部分易损农产品应加强特定冷链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加适合的技术及设施设备。

“生鲜电商一个很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供应链能力。”刘永佳认为。生鲜电商在规模扩大后,与原产地、合作社等生产主体进一步合作,从而带动供应链能力的提升,这对采购价格、运输效率、生鲜产品品类的丰富都是有利的。此外,订单式生产也有助于提升标准化水平,产销直接对接既能确保终端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又能帮助产地供应商提升收入,实现共赢。(□ 王文 李泽华 杨开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