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行业复苏背景下, 港城旅游何去何从

【连网】8月16日夜,连云港老街生蚝海鲜美食节圆满落下帷幕。有夜间演出、有美食美酒相伴,再加上已公映3年的海洋主题灯光秀演出……老街的活动场面火爆热烈,吸引了市民游客的参与,也为来连度假游客创造了夜间旅游的新体验。

老街美食之夜只是今年我市海滨旅游季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启动经济内循环的新背景下,港城旅游业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 复苏背景下的“奔跑”

“从7月24日启动,到8月16日闭幕,生蚝海鲜美食节期间,我们街区夜间接待量达3万多人次,收入达40余万元。”昨日上午,连云港老街营销部负责人邵泽贤介绍,和往年搞一两次美食节或是单场灯光秀不同,今年海滨旅游季老街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也极大填补了东部海滨旅游缺乏夜场的一大空白。

随着跨省旅游的开放,整个旅游行业也在日益复苏。缓慢前行的背后,港城旅游行业却在努力“奔跑”着。除了连云港老街,今夏连岛的沙滩音乐节也继续“轰炸”。“白天泡了海澡,回民宿吃了海鲜,晚上出来参加音乐节,这一天还真的挺充实。”上周六晚上,大沙湾浴场,扬州市民吴女士坐在沙滩上喝着啤酒、吹着海风,热闹喧哗的音乐与海浪产生共鸣,让这个夜晚分外迷人。“明年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这样休闲的氛围简直太治愈了。”吴女士这次是和闺蜜一起来的,选了距离景区很近的民宿,在岛上待了两天。应广大游客市民需要,海上云台山的星空露营也在这个夏日里再次亮相。“晚上在山间看星星,一早看日出,别说,还真是把景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海上云台山景区营销负责人苏琪说,家长们还是很会玩的,这样的亲子游非常受港城市民欢迎。

都说奔跑需要动力,在笔者看来,给予景区动力的大概就是满足了游客休闲、度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吧。

■ 静下心来找出路

“我自己带团的,也想找回发展的信心。”前不久,康辉旅行社负责人苏新沂带团队到西部旅行,在朋友圈里发着美景宣传。在他看来,这次带团出游还是想到外面看一看,找回发展的信心。

事实上,今年以来,港城大部分旅行社的业务都受到了疫情冲击。虽然跨省游开放了,但就目前看来,旅行社的复苏还是比较缓慢,特别是往日做中长线乃至国际线路的旅行社。“今年暑假带儿子把所有本地的景区逛了一遍,往年可没有这样的时间。”市区永安旅行社计调负责人小单告诉笔者,此刻最让她怀念的就是往年暑假忙碌的日子。和小单一样,不少旅行社和导游员们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本地游的接待和宣传上,一到两日的周边游、本地地接游成了主要的出路。

景区与旅行社联手。笔者了解到,除做好地接外,还有一些旅行社将重点放在和景区的深度合作上。“我们负责游客的交通、营销等部分,景区则根据我们的要求提供产品,甚至是为我们一两个团队量身打造一种旅游产品。”市友好旅行社负责人李道勇这个暑假就在和连云港老街合作,以旅行社的营销特色,打造与众不同的小众化产品吸引游客,填补市场空白。

■ 内循环是契机也是挑战

旅游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央启动经济内循环,旅游业也迎来了变革与突破的新契机。能否用好此轮政策调整的契机,将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就需要港城在疫后旅游振兴规划上下足功夫,要激发出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活力,注重扩大旅游投资、促进旅游消费,尤其是关注新消费模式,通过丰富产品供给、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产业结构性改革,从而走上真正的复苏之路。

用好政策,研究消费回流给旅游行业带来的利好。疫情以来,国内消费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境外消费的回流,尤其有利于高端汽车、奢侈品、化妆品、运动、服饰、旅游和娱乐等板块。有专家计算,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则有望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直接创造约490万个就业岗位,同期旅游消费逐步回升。与此同时,消费的重心在向着旅游体验发展。未来,伴随着居民逐渐追求高品质生活,其消费重心将由满足基本需求转向增加生活体验,消费结构也将向服务消费转型。

“我们用的是花果山街道前云村过去的会堂,连云港特有的石头结构老房,给游客创造的就是一种餐饮消费的体验感。不仅如此,这里的位置推窗便可看到大圣湖水库,可以远眺花果山景区,搭配上我们星级酒店主厨打造的本地菜肴,本土味十足,很受游客欢迎。”日前,花果山大酒店餐饮部负责人杜永峰告诉笔者,疫情期间,酒店打造了一个本土、个性化的餐饮场所,满足了小团、定制游的需求,也填补了本地旅游市场特色文化餐饮的一个空白,旺季来临后,一桌难求。

这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港城旅游业在面对压力和危机下,特别是主动应对消费升级转变交上的一份答卷。事实也证明,危机可以转化为契机,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如何将压力转变为内生发展的动力。(□ 徐黎一   苏笑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