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破发展定势 实现强村富民——民宿带动乡村振兴的连云样板探析(上)

【连网】□  徐黎一  陆银江  

连云区,地处我市的东部海滨,仅有耕地5800亩、农渔业人口3.87万。在乡村振兴的话语背景下,连云着力探索农村经济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各地发展乡村休闲游的同时,连云如何突围发展的藩篱?就在两年前,一个土瓦石墙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个性化民宿项目———“八间房”,为当地提供了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的思路,提升了村民的自信,走出了民宿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连云样板。

TIM截图20190731092922

乡村振兴求突围

连日来,随着避暑游升温,港城的山海林地成了不少游客向往的度假胜地。位于海上云台山脚下的“八间房”民宿也“忙”了起来。“踏入八间房,就像走进了许久未归的家乡老屋。”正如一位苏南游客李先生所说,由宿城当地土瓦石墙的老旧民房升级改造而成的民宿,不仅内外环境宁静,其依势建房、搭院、植草的个性,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山野朴实现其外、文化内涵蕴其中的乡土感受。

这里,就是连云以民宿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旅游与富民同频共振的起点和缩影。事实上,连云区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但多年来,村庄“空心化”严重,村民可支配收入并不高,乡村发展陷入困局。“要留住村民,就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吸引年轻人返乡,就得激活乡村的发展动力。”连云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消费升级、竞争加速,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搞采摘游等简单的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美好住宿体验的需求。

突围就在2016年底。通过数次调研,连云区锁定了有山有水的宿城夏庄村。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当时石房子作为连云特色已成为各方共识,大家也都认为,这里适合打造有乡土味道的房子以及理想的生活。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旅游,连云区文旅集团以每年10万元的租金租下13亩地,打造原生态的民宿项目“八间房”,原汁原味打造“八间房”特色民宿,留住原有的乡愁,还原乡村原貌。

本土资源

成为民宿发展之本

政府主导下,市场化运作,连云民宿经济抓住本土资源,强势亮相。很多人认为,“八间房”民宿为政府行为,但笔者了解到,“八间房”民宿由连云区文旅集团、区供销合作总社、夏庄村等股东合作开发建设,由海发旅游商业发展公司运营,整个“八间房”民宿改造和公共设施修建工程总投资近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5.5亩。2017年“八间房”民宿一期开门迎客,带动海上云台山景区和海滨旅游持续升温;2018年起连云区民宿经济得到“井喷式”发展,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收入361万元,逐步成为苏南、鲁南和长三角地区的休闲“后花园”,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缘何能够一炮打响?连云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人分析,连云区利用的是其独特的山海资源及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据悉,“八间房”民宿秉持原汁原味的理念,饱含无法复制的内涵和独有的艺术灵魂。在民宿现场,笔者看到落地灯是用旧扁担改的,喝茶用的桌子是老船木改的,小到瓶瓶罐罐、木梁、青砖青瓦在内都是从村子里收回来的。可以说,踏入“八间房”,就像走进了许久未归的家乡老屋,通过进一步挖掘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培育和强化村民运营能力,引入更有价值、更有个性的产品,让民宿和乡村旅游迈入快车道。

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以“八间房”民宿为引领,连云区新增民宿168家,形成了以宿城“八间房”、西连岛渔家乐民宿群、天际苏马湾等为龙头的乡村民宿品牌。采访中,一位在宿城开设民宿的本地居民程勇告诉笔者,“八间房”建成后,大家简直是惊呆了,原来这些土玩意儿经过人的巧思和创新,还能被利用起来成为艺术品,发挥更多的价值。目前“八间房”有40多名员工,有一大半是村里人,全区乡村最大的变化,在于人们在乡村走上发展致富新路。据悉,这两年,宿城、连岛等地的村民、渔民纷纷学习“八间房”客房经营理念、管理经验,仅宿城周边就有20多户村民修葺、改造老屋,盘活闲置资源,探索居住条件改善、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共生模式。

不仅如此,许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听闻村里的变化,纷纷回家创业,开办农家乐、渔家乐,将各类海产品,如海苔、鱼干等卖给游客来增加收入,相继建成了半耘人家、家驿餐馆、唐城旅馆、枫林客栈等餐宿一体的农家乐,促进全域旅游得到新发展、新提升。此外,还打造了宿城云雾茶、连岛海干货、高公岛海苔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建成船山、枫树湾、唐王湖水库等星级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已成为基层群众实现富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上海、徐州、苏南、鲁南等周边城市大批游客,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民宿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群众致富的新动力,2018年连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7元,位居全市第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