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运动健身如何告别“扰民”

【连网】□ 黄威 武旭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手段。但是,在城市中,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扰民也成为公众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为此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

健身者想要在家门口痛痛快快地健身、休闲、娱乐,广场舞、甩鞭、篮球、唱歌等难免带来一些噪音;居民在家中想要休息,学生想要读书,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笔者走访多个社区调查,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健身爱好者,对运动不应该扰民都持肯定态度,很多人也提出健身者应该加强自律、文明运动,居民家门口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配套也应该“加密”,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合适的场所,从根源上解决运动扰民问题。

健身者频频扰民引发不满

“啪啪”“啪啪”,在市区某公园的篮球场,早上不到6点,还在睡梦中的居民突然被一阵阵甩鞭的声音吵醒。连续几日后,无法忍受的居民选择了报警,并找到公园方面投诉。在经过协调之后,甩鞭爱好者同意将运动时间改到了上午9点之后。这是发生在我市的一个运动扰民的典型案例,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据统计,广场舞周边的音乐声普遍在75至95分贝之间。也就是说,长时间跳广场舞不仅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听力,也会给周围的邻居带来噪音污染。“爱好运动健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首先要做到不干扰他人。”海州区浦西街道后河社区居民范梅花说,她觉得一些广场舞的音乐声太大,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的居民确实比较反感,跳舞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调小音量,加强自律。

“我们小区周边有好多广场舞队伍,互相争抢场地,因为场地紧张,有的队伍就在小区的广场里跳了起来,周边都是居民楼,音乐一响起来,在家里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很不满意。幸好后来被社区和物业制止了,才避免了更激烈的纠纷。”居民李德伟也认为健身者应该加强自律,否则将会对大家的生活环境形成干扰,影响邻里关系。他还建议,对于确实严重扰民者,屡劝不改的应该进行治安处罚。

健身场地和设施配套有待完善

夜晚的朐阳门,游人如织。几支健步走的队伍统一着装、队列整齐,放着音乐、快步走过,难免会对其他人群形成一些干扰。但是,一块合适的运动健身场地确并不是那么好找。一支健步走队伍的负责人金先生告诉笔者,他们的队伍有100多人,大家健身的热情都很高,但是场地却不好找,他们已经换过好几个地方了,一些体育场早已人满为患,在路上走又担心安全问题,在非机动车道走难免会对车辆、行人造成一些干扰。他们已经很注意这个问题,反复提醒参加的队员注意避让车辆行人,因为万一发生交通意外,将会很麻烦。他认为,要想解决运动扰民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加强场地建设,满足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每到夜晚,连云港火车站广场也被健身爱好者们“占领”了,广场舞、健步走、轮滑等运动健身形式随处可见,广场上人声鼎沸,再加上音乐声,也形成了噪音污染。一位在这里健身的居民告诉笔者,连云港火车站周边小区众多,但是缺少健身场地,一到晚上,附近很多居民都聚集到这里,健身的人比进站出站的旅客还多。他说:“大家应该换位思考,不应该给健身运动贴上‘扰民’的标签,而是应该加强规划建设,让大家运动健身有地方可去。”

居民“健身去哪里”痛点亟待解决

缺少运动健身的场地,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痛点”。国家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这些数字从纸上落到地上,首先不可或缺的就是将健身场地规划建设管理好,将健身设施维护好。

海宁社区是海州区的一个老旧小区,运动健身场地匮乏。位于海宁社区的海宁体育公园是我市第一个使用功能覆盖所有人群的全人群示范体育公园,总占地12000平方米,内有标准大型泳池、笼式足球场、羽毛球场、四投篮球场、儿童游乐园、健身路径、休闲驿站体育健身场地等,年服务人口约20万人次,给周边居民运动健身带来了极大便利。而在改建之前,这里是一块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类似这样改建荒地新增的体育场地还有不少,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梳理,见缝插针,增加居民“家门口”运动健身场地的密度,增加各种合适的健身设施。

此外,要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除了需要加快新建、改建、扩建体育场馆步伐,还应该从改革运行模式入手,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