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互联网+环保”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大数据如何管控我们的环境?

【连网】□周莹 王从帅 吴昊  肖婷婷

“大数据究竟如何管控我们的环境问题?”近日,笔者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专家研讨会上获悉,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各国、各个城市管控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家表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交相辉映的产业新城,连云港需要借鉴更多的环境管控经验,在发展的同时兼顾我们的城市环境,为中国发展中城市探路。

微信图片_20171127155513

连云港应该成为中国绿色城市探路者

“连云港是‘绿色城市’得天独厚的‘探路者’。”清华大学战略环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锋告诉笔者,在江苏,连云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从全国来看,连云港发展水平大约处于中等偏上的等级。从发展阶段看,连云港同大多数的中国城市一样,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问题变得越发重要。此外,连云港还是国家设立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这些现实条件让连云港成为中国“绿色城市”探路的绝佳样本城市。一旦这样的探索成功,“连云港案例”将具有极强的推广意义。

目前,我市在绿色城市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落实国家战略环评。环境保护部环评司司长崔书红表示,在连云港实施战略试点的过程中,连云港通过“三线一单”的编制,把国土空间划分成200多个管控区,对每一个管控区都提出了明确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这对指导未来连云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专家表示,目前,我市在绿色生态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依旧还存在一些短板。首先虽然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将这种理念变为科学判断和严格的监管难度依旧很大。其次,面对绿色发展,如何调动企业地积极性,让企业成为绿色发展主体。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监管的体系,确保所有的企业都在公平监管环境下进行环保设施升级。

“大数据+环保”精准监管

专家表示,目前,我市“环保+大数据”已经在城市管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我市要继续推进这样的管控措施,让智慧数据为连云港探索“绿色城市”之路指明方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淼泉表示,目前,我们一旦出现大气重污染预警,就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关停一些企业、工地,实施机动车限号等。这些措施虽然能短期内改善我们的环境,但是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环境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大气污染控制进行科学、精准、有效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数据,借助一系列的高科技的手段,精准找霾,精准研判,精准调控,精准评估。

那么怎么做的精准判断呢?专家表示,这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力量。例如根据连云港地理、地质环境建立城市环保大数据,将区域内地表、水、大气、工程建设等综合环境信息进行集成和分析,实现了环境要素、大区域、宏观综合分析,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分析。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遥感监测的数据,对重点区域、生态敏感区、基础水系进行的分析,对城市环境变化进行预警判断。

目前,我市已经启动了大数据“管控”城市环境进程。2016年底,我市启动了“连云港市环保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该系统以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平台为主线、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为协同、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为数据支撑,初步实现了对全市建设项目从企业申请、受理、审批、批复、公示、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等全业务流程的管理,并在审批会商环节提供生态保护空间管控、环境质量空间管控、人居安全空间管控、环境准入管控、总量指标管控、负面清单和优化行业布局等7个方面的智能审批支持,并对接江苏省环保及相关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联网共享。

“互联网+环保”关键是建立可循环生产系统

专家表示,管控城市环境是非常复杂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管控土地资源,特别是园区土地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开发电子地图。这种自编辑的电子地图,详细地说明了每一块土地的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计算不同地块的税收、能耗,资源的消耗、投资的强度等等数据。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其次,我们需要建立立体的产业评价体系。即我们通过对城市产业的产值、税收、能耗等多个维度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判断出城市集聚企业经济效益、能耗高等数值,为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科学转型升级进行指导。再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环境监管可循环系统。任何一个城市产业都是集聚在园区内的。我们的园区是由一个个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会需要众多的原材料,也会生产出众多的产品。作为园区的管理者,我们很难了解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废弃物和副产品是如何共生和交换的?我们就需要建立这样的一系统,剖析园区的原料、产业和产品,从而去挖掘识别共生热点。当我们推动园区内企业进行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交换,实现园区内部企业之间代谢,我们城市产业可循环化就有可能实现了。

徐圩新区盛虹石化是循环经济探索者。比如,盛虹石化旗下的斯尔邦石化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硫氨液和废酸液。一般企业通常按照危废进行处置,但是斯尔邦石化在装置设计的时候,建了一个废酸回收装置,把这些废硫氨液、废酸液搜集起来,通过再生焚烧,生成98%的硫酸和100%的硫酸。这些新生成的硫酸又可以作为其他装置的原料。根据统计,斯尔邦公司总共有54种物料可实现循环化,总量循环达到450万吨一年。

业内人士表示,建立城市的可循环系统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政府、企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需要加大对环保大数据投入,通过建立产业基金的方式,发挥第三方监管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最先进的监管模式,“管住”任何试图打擦边球的企业。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快城市循环系统研究,推动大多数园区建立辖区循环产业链条,并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聚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