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 连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总书记领航掌舵,交通人实干笃行。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到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从交通大动脉到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的农村公路,从城乡间的便捷流动到货物的高效流通,按照“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交通答卷镌刻在天空大地上、山河湖海间。
蓝图愿景变美好实景,源自强大的执行力。“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扎实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已初步构建“大枢纽、大通道、大路网、大运输”的海陆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格局,为连云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交通支撑。

交通动脉重构空间格局经济版图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5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牵引作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锚定国际枢纽海港,全面优化港口规划布局,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全方位提升港口枢纽能级。
全面建成江苏省首个40万吨矿石码头、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实现部分码头堆场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连云港港成功跻身世界深水大港行列。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徐圩港区公共管廊二期工程等项目完工,赣榆港区LNG接收站码头、粮油码头等港口设施加快建设。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徐圩港区集装箱及通用泊位区进港航道扩建工程、徐圩港区四港池50号—52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宿连航道整治工程二期连云港段主体工程完工,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连云港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铁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乘高铁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随着铁路线入园区、入港区,我市加速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连徐高铁、连淮扬镇铁路、青连铁路、连盐铁路建成投运,“一纵一横一放射”高快铁路主通道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在港城境内国铁线路运营里程达430公里,推动连云港融入南京1.5小时、上海2.5小时、长三角和环渤海湾3小时交通圈。
市开发区加工装配园区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二期、旗台作业区矿石码头铁路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着力打通铁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
———公路网络加快提质升级,高速公路网络效能持续提升,普通国省道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
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连宿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工程“十四五”末建成通车,连宿高速公路灌云至沭阳段开工建设。402省道赣榆南环段、242省道至徐圩港区连接线建成通车,204国道赣榆城区段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360公里,基本形成以“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和“七纵十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集散的公路网络体系。
———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空中支点,民航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花果山国际机场于2021年建成投运,飞行区等级为4D,预留4E级双跑道建设空间,2024年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
灌南、东海通用机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已明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速成实景
交通强市的宏伟蓝图融入530万港城人民可感可及的生活日常。5年答卷浸透民生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深入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现实需要和具体行动,聚焦服务保障群众出行,扎实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客运服务品质大幅提升。
持续提升运输效率,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市区共开行公交线路106条,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开通徐圩专线等59条定制客运线路、东海至郯城等11条毗邻公交线路、大花果山景区等旅游直通车。
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连云港市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中心城区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客车差异化收费政策,有效提升各组团之间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区道路拥堵。扎实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高铁站、花果山景区、连岛景区等重点点位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加大高铁车次争取力度,到“十四五”末全市图定客运列车达205趟/日,铁路年客流总量将达2550万人次,同比增长2.5%;连云港站年旅客发送量将达855万人次,位于全省前十名。花果山国际机场与15家航司合作运营36条国内航线,预计到“十四五”末,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70万人次,同比增长9%。
———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
灌云县获评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县,东海县、赣榆区通过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验收,东海县入围“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创建县。出台全省首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运营乡镇“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12个。
———建立健全交通拥堵监测预警机制,切实夯实道路拥堵治理成效。
2023年,完成站前广场改造、设置网约上客区、合并公交发车区等18项“一揽子”高铁站优化提升措施,推进港城大道BRT专用道共享。2024年,完成徐新路与云台互通、环云台山大道等6处交岔口改造工程,“一校一策”(第一批)、盐河街开街交通组织保障等5个项目形成改造方案,市区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2025年,完成市区BRT专用道、瀛洲路常规公交专用道优化改造以及浦新线与洪夏线、海连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
———港口水运提质扩量,在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公转铁”“公转水”比例,交通物流降本增效。
预计到“十四五”末,连云港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3.67亿吨、集装箱量716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5.6%、49.2%,集装箱航线总数将达100条。连云港港纳入以上海港洋山港区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与上海港合作成立互连集装箱公司,预计到“十四五”末,“连申快航”将突破15万标箱。中韩客运“连云港—仁川”线平均每航次329人次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稳定运营国际班列,布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5个过境口岸和中亚五国、中俄、中土、中欧等6条精品线路,拓展“锡连欧”接续班列、JSQ笼车专列、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等特色模式,连云港—徐州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做强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建成投运“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与哈国共建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成功签约并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海铁联运通道达25条,布局兰州、西安等地共9个内陆无水港,铁水联运发展成为全省示范。加快推进苏皖鲁豫区域海河合作,开通14条集装箱航线,创新“内河港+海港”联动接卸业务模式,开展外贸陆改水、外贸CCA、散改集内河业务。连云港“一单制”模式入选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典型案例、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连徐淮组合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科技引领擘画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数字赋能,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加速迭代,新交通工具、新运输方式和新基础设施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正支撑交通运输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公路方面,以科技赋能公路安全及监测,推动公路向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建成G233赣榆沙河段、班庄段和G204灌南段“科技兴安”示范路。大力推进路网监测设施系统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国省干线路网视频监测设施将达750处,Ι类交调站点将达66处,有效提升路网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
港口方面,建成大规模的港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体系,全港生产调度实现整体协同,港口统一的数据中心基本形成。20万吨级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实现起步堆场自动化作业,主要件散货码头总体进入智能化生产阶段。建成国内首个港口智能化立体车库,实现商品汽车的无人化搬运。开展连云港“E港通”一体化平台建设,建成蓝宝星球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
航道方面,开展支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成里程将达250公里。开展内河船舶导航系统(App)推广应用,更新船舶导航和航道普查系统基础数据。推进宿连航道整治工程二期连云港段信息化项目建设,构建航道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
———将交能融合作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十四五”期间,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建成服务设施14个,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公交场站和综合客运枢纽将建成运行充电场站146座,充电桩1200套。利用高铁站停车场、部分公交站、零碳汽车物流中心、中哈国际仓库等处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年发电量近870万度。
———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强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预计到“十四五”末,港口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将提升至86.6%。持续推进港口环保设施全面升级,完成21家干散货码头的环保改造工程,内河港口环保设施达标率和岸电安装覆盖率均达100%,打造港口至新海电厂煤炭运输绿电交通线路。20万吨级集装箱智能化码头基本实现27号泊位自动化作业,连云港沿海智慧航道列入全国首批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江苏省示范区域项目,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项目稳步推进。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零碳货运枢纽、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近零碳码头入选首批交通运输部零碳试点名单。
推进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交通装备应用,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将提升至91.3%,巡游出租汽车领域实现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100%全覆盖。由连云港港承建的大湾区最大马力纯电拖轮“深港电拖1”正式投产、全国首艘冰区加强型纯电拖轮“渤港电拖1”成功上水。
行业治理“四梁八柱”愈发坚实
良法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我市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关键环节,构建起覆盖海、陆、空多领域的法治框架,交通运输治理的“四梁八柱”愈发坚实。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3项、局规范性文件4项,全市建成投用13个交通法律服务站。以“利企便民”为导向,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包容监管、政务服务创新,持续优化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强化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提升执法质效与风险防控能力,构建“能力建设+机制监督+纠纷化解”的执法全流程管控体系。
———致力于提高治理管理效能,持续完善交通执法行政体制改革。
“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查处办结各类行政执法案件27524件,重大案件法制审核率100%;建成19套普通公路货车动态监测设施,严格控制公路超限率;完成船舶建造检验1116艘、营运检验7932艘;摸排全市共19家非法码头,其中11家纳入内河港总体规划并加快完善手续,7家被拆除取缔,1家全部清场。成功举办全省港口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建立港口危险货物瞒报谎报“一货多查”工作模式,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质量受控率100%。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交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安全码”赋码和分级分类监管等重点工作,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大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打击力度,压紧压实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交通运输业务工作,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
认真落实行业党建工作职责,常态长效深入推进货车司机网约车群体党建工作,全市现有货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28个、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10个。
持续强化党风廉政与作风建设,“十四五”期间督促全系统开展廉政谈话近万人次。高质量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纠治“四风”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强化行业党建工作,加强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关心关爱与思想引领,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获评2024年度连云港市社会治理巩固增效先进集体。
持续推进交通文化品牌建设,在第四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宣讲活动中荣获1个全国“十佳交通故事”,1名职工在省第六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中荣获成人组“金牌讲解员”。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