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锡连合作引入先进水热反应技术 推动中药渣“变废为宝”


(记者 周莹 杨子)昨日,笔者从年产30万吨中药渣水热低温转化项目签约现场获悉,我市将引入世界先进的水热反应技术,将中药渣变为固态腐殖酸和液态富里酸,为我国土壤改良和农业种植贡献力量。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科带头人蔡宝昌教授介绍,该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水热反应技术处理中药渣已经走过了实验室、中试等阶段,正式进入到规模化处理阶段。

  该项目是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最新成果。无锡连云港联合招商中心招商专员、灌云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余波介绍,去年8月,无锡连云港联合招商中心获悉该项目信息。通过研判相关技术,他们发现该项目不仅和我市的医药产业下游高度契合,还是国家大力倡导并支持发展的资源循环项目,是我市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为此,无锡连云港联合招商中心先后组织力量拜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到康缘药业、江苏省好徕斯肥业有限公司等现场考察调研,并会同无锡前方工作队,及时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紧盯后方创造项目落地条件,经过多轮谈判,实现顺利签约。

  中药渣是中药材加工与炮制、中成药生产以及其他中药相关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每年,我国排放的中药渣达3500万吨。然而长期以来,中药渣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发酵和焚烧等。蔡宝昌介绍,其实中药渣中还含有丰富的纤维、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糖、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仅仅简单地对中药渣进行填埋、发酵和焚烧处理,势必会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宝昌教授协同上海交通大学金放鸣教授团队开展了水热技术在中药渣处理方面的技术攻关。该项技术模拟自然界中的水热反应,通过催化剂可以使中药渣快速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腐殖产品。“通过传统发酵方式处理中药渣需要一至两个月才能得到有机肥,时间长、效率低、肥率低。”蔡宝昌介绍,以日处理100吨药渣为例,通过水热技术可以在不到2个小时时间里得到20%腐殖酸固体肥和75%的液态富里酸。这两个产品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生产叶面肥(即可以直接喷洒在叶面的高端肥料)。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50亩,年处理药渣10万吨,年产固态腐殖酸3万吨、液态富里酸1万吨。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年处理药渣20万吨,年产固态腐殖酸6万吨、液态富里酸2万吨。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税收0.24亿元。项目投资方连云港诺丁星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民介绍,目前腐殖酸来源主要是煤炭的地质化学作用和土壤的生物分解过程。和传统生物分解工艺相比,水热技术处理药渣,整个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排放,实现高效转化,节省土地资源,适合工业化规模化处理。可以说该项目可以有效地保障中药渣科学、安全和生态处理,打通了“药渣—资源—产业”的循环链条,推动环保技术、生物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