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 司伟 张炜)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赣榆区以“文旅+体旅+农旅”的融合创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区推出近百场文旅活动与体育赛事,吸引游客突破1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924万余元,纳入市统计景区(点)接待游客75.34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171.17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1.93%、131.42%。
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生动诠释了区域旅游的“流量”密码。
文旅融合:“红色记忆”邂逅“人间烟火”
黑林镇大树村的刘少奇纪念室、城头镇的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五一”假期,不少人选择带着孩子到赣榆打卡红色旅游景点。
推开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的厚重大门,迎面矗立的青铜群雕瞬间将人拽入1941年的那场战争中——战士们持枪冲锋的姿态被永远定格,仿佛能听见他们战斗冲锋的呐喊。
“1941年,青口战役打到尾声,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这18名战士被围困在青口火叉巷里。他们与日军殊死拼搏,激战数日。”一位老爷爷正领着他年幼的孙子孙女在馆内参观。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胸前的红领巾与面前的红旗形成奇妙呼应。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让孩子们在游玩中缅怀先烈,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金山镇,美小村的民俗展览馆则打开了另一重时空。斑驳的“大金鹿”自行车斜靠在土墙边,车把上还挂着褪色的帆布包;一辆老式“幸福250”摩托车停在角落,油箱上的红漆已经有些剥落,却依然透着当年的英气。这里的老旧物品随处可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记忆。
90后姑娘小雨特意穿了一条淡黄色的复古连衣裙,扎着麻花辫,约了摄影师来拍复古风格的老照片。“咔嚓——”快门按下,画面定格。小雨低头查看成片,满意地笑了,“就是这个感觉,很有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范。”
另一个场景中,美小村举办的嗑瓜子民俗活动热闹异常。由于不限选手年龄,参赛的既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我是我们村的嗑瓜子能手,这次比赛我肯定能赢。”刘大娘乐呵呵地说。裁判员捧着一盘盘瓜子仁认真地数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场面既热闹又风趣。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活动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更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体旅融合:“赛事+风景”激活城市动能
“五一”假期,赣榆区通过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参赛。
5月1日上午,赣榆区第三届龙舟大赛在风景秀丽的青口河畔火热开赛。来自海头镇、城发集团、公安局等9支队伍在此展开激烈角逐,为市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水上竞技盛宴。在激昂有力的鼓点带动下,运动员们整齐划一、齐心合力,奋力挥桨击水。“加油,加油!”比赛现场热闹非凡,大批市民慕名前来观赛,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青口河畔。“听说家乡有龙舟比赛,趁着假期专程从上海带着孩子赶回来,家乡真是越来越美了。”观赛的王女士说。
除了观看赛事,体育运动还成了不少人假期中的精彩点缀。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各大运动场所皆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清晨,白鹭公园正迎来一天中最美的时刻。这里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打鸟”圣地,也是骑行、跑步等户外运动的绝佳场所。在4.5公里的环湖步道上,三三两两的骑行者穿梭而过。小刘是骑行爱好者,他摘下头盔,正坐在水边休息,“这里人少,很适合骑行。假期这几天我每天都过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便锻炼身体。”
农旅融合:绘写田园新画卷
“五一”假期,休闲农业热度飙升,成为旅游热门之选。游客奔赴乡村,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
5月份的厉庄镇,空气中飘散着甜蜜的果香。在王从平的大樱桃种植基地,一串串红玛瑙般的果实压弯了枝头。“60元门票不限量畅吃,还能体验采摘乐趣。”王从平热情地介绍着,边说边为游客分发采摘篮。
潜园的花田美宿,正上演着乡村版“爸爸去哪儿”。淮安来的徐先生一家入住在这里。“骑马、摸鱼、丛林探险,这里好玩的太多了。”徐先生边说边展示手机拍的视频:7岁的儿子穿着连体捕鱼裤在捕鱼池中嬉戏玩闹。“让孩子们也体验一把我们小时候的乐趣。”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奔县”游,赣榆区这场“三旅联动”的生动实践,让文化可体验、体育可参与、农业可亲近,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县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新的思路。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