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办个喜事,劳神又费力。现在村里倡导移风易俗,喜事新办,轻松多了。”日前,东海县曲阳镇村民赵文祥感慨。如今,在曲阳镇,像这样喜事新办的例子越来越多,移风易俗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近年来,曲阳镇将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让文明新风吹散陈规陋习,催开乡风文明之花。
走进该镇薛埠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外墙上,一幅手绘的“村规明约”格外醒目。这份由村民代表逐条商议制定的约定,将婚丧嫁娶、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文明约定凝练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大道理”化作“家常话”,逐渐成为村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以前大伙儿心里没杆秤,现在白纸黑字写得明白,既守住了老礼数,又添了新规矩,大家伙儿心里都认可、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周学义指着公约说。
在镇里的指导下,各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通过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设立文明积分超市等方式,形成“制定-执行-监督-反馈”的闭环机制。对遵守规约的家庭给予表彰,对陈规陋习进行柔性劝导,让文明新风在刚柔并济中落地生根。同时,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村民争先进、树新风的积极性。
要让新风吹进心坎,还得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曲阳镇立足基层实际,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组织“理论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用乡音土话解读政策;成立“文明播种小分队”,通过入户拉家常、发放图文手册等方式,将厚养薄葬、婚事新办等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创新编排移风易俗主题快板、三句半、民歌对唱等节目,结合传统节庆日在村文化广场巡回展演,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文明熏陶。全镇12个行政村还通过更新文化墙、设置红黑榜、大喇叭定期播报等形式,用看得见的榜样和听得进的事例推动新风尚落地生根。
实践活动是移风易俗的有力支撑。曲阳镇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写春联、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村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在端午节,举办包粽子比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中秋节,开展“孝老爱亲”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让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更在潜移默化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文明新风吹得更劲、更远,让乡村更文明、更美好。”曲阳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宏阳表示。(孙大山 蒋冬梅)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