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华 通讯员 陶冶)昨日上午10时,伴随着雄浑有力的引擎轰鸣声,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缓缓驶出广州黄埔文冲船厂泊位,向着60海里之外的南海海域扬帆试航。据介绍,该工船可在黄海冷水团核心区域从事三文鱼养殖作业,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新时代,这在我国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预示着未来我国将大大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苏海1号”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2023年底由广州黄埔文冲船厂开工建造,总造价近6亿元,船长249.8米、型宽45米、型深21.6米,养殖水体8.3万立方米,排水量13万吨,待稳定运营后,三文鱼年养殖量可达8000多吨。
近年来,三文鱼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洋鱼类核心单品,据《中国三文鱼产业报告(2024)》预测,到2030年,中国三文鱼需求量将达到21万吨。但是,目前我国80% 以上的三文鱼依赖进口。为推动我国三文鱼养殖从淡水游向海水、从陆基跨入深海,连云港市海洋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赣榆农发海洋产业发展集团携手深圳大百汇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连云港),并将其作为“苏海1号”投资运营主体。此次苏粤携手共建“蓝色粮仓”,开创了国内三文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与跨区域合作的先河。
“苏海1号”堪称一座智慧海洋牧场。船上配备了养殖环境监控、集中自动投饲、船岸一体化管控等一系列先进养殖作业装备,可为三文鱼在深远海环境中创造最佳生长条件。与以往固定式深水智能网箱养殖不同,“苏海1号”具有游弋式生产特性,面对恶劣天气,可迅速转移到安全海域,大大提高养殖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它还具备全年连贯养殖的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时间,可实现错峰上市、稳定供货。同时,船上还设有全球领先的自动化加工车间,可第一时间加工三文鱼,并通过辅助运输船和高效冷链物流,最快24小时内将极致新鲜的产品送达国内主要消费市场,从而在产品新鲜度和口感上对进口冰鲜三文鱼形成“降维打击”。
据悉,“苏海1号”将于今年秋冬季在连云港海域正式生产作业。随着相关配套体系逐步建成,“苏海1号”将有力助推我国大幅提升高品质三文鱼的自给率,并加快港城乃至江苏传统渔业向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转型,释放“蓝色引擎”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