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粮库“黑科技”让储粮“更聪明”


(朱迅 连发 侍晶晶 徐婷)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夏收了,粮食颗粒归仓后如何管好储好,考验着“大国粮仓”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系统是强化粮食管理的利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粮库建设得更智能、更科学、更现代。如今,粮库信息化系统正搭乘智能化技术快车,不断更新迭代、应用推广,让粮库管理效能更加精准有力。在港城的粮库里,又藏着哪些令人称绝的“黑科技”?


建立绿色仓储体系


  “仓温15.5摄氏度,平均温度6.4摄氏度……”江苏丰禾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仓储部部长姜浩点击9号仓入口处的一块电子屏幕,该粮仓的粮情信息便一目了然。


  粮情测控是智慧粮库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粮堆下,藏着智能化监测的“秘密武器”。“粮仓内按横向7行、纵向7列布设了传感器,对粮仓内的粮食分层进行检测,一旦某个点位的粮温出现异常,就能实时显示在系统上,方便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江苏丰禾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信息化专员李英才说,依托这些测温线,工作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实时掌握粮温。除此之外,粮库内还有监测仓温、仓湿、粮湿、粮面温度等数据的感应器,用于后台实时分析仓内情况,智能控温控湿。


  粮库的温湿度对于粮食的储存至关重要。李英才介绍,以往每个粮库窗户都需要人工打开,现在可以通过“丰禾粮仓业务管理系统”在电脑或手机上远程控制,打开某个或全部粮仓的窗户,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0秒,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此外,粮仓内的空调能够自动调温,一旦温度达到27摄氏度,就会自动调节至25摄氏度以确保粮仓温度适宜。


  在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这样的情景也同样可见。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信息化专员王经焘打开粮库业务管理系统,粮食购销、智能仓储、仓储保管、安全生产等几大板块陈列在屏幕上,这些功能集成了粮库的“智慧大脑”。王经焘轻点鼠标,当即对104号仓进行温度检测,等待10余秒便可出结果。


  王经焘说,粮堆内分层铺设了4600个电子测温感应点,实现仓内粮食测温全覆盖,“智慧大脑”可查看公司所有的数据情况,实时进行展示,分析库区、仓房粮食保管信息、视频信息、粮情信息等。不用到现场,在“指尖”就可实现对粮食的全流程监管。


信息化监管水平提升


  “通过这套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粮食出入库、质检、称重和库存信息自动化处理。”李英才介绍,丰禾运用先进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打造的“丰禾粮仓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粮食出入库每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库区和仓内粮温粮情,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粮食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江苏省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规范》《江苏省地方储备粮承储库信息化建设指南》要求,加快推进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等有力举措,加快实现信息系统数据化、平台化、可视化集成,加快形成安全数据“一中心”和信息化应用“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新格局。


  在这一轮的粮库智能化改造中,我市众多粮库表现优异,智能化监管手段不断完善。


  “我们粮库的各项数据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连,省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粮库每个仓的粮情,查看是否存在违规作业、有没有非法动用粮食等,确保每一粒粮食的来源和去处都可追溯。”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尚涛说。该企业粮库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可同步传输到省级平台,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保证了储备粮数量质量安全。


  信息化监管有助于实现人机协同大数据管粮,推动粮库管理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在丰禾,9.96万吨小麦的监管用不了10个人。“每个部门安排1名人员就足够,信息化监管手段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我们也在开发更多智能化功能。”江苏丰禾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防表示,一旦粮库出现异常情况,该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监管人员随即跟进处理,大数据监管效能逐步显现。


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


  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立足“两重”和“两新”战略定位,我市系统谋划粮食仓储、加工、物流全链条项目储备,推动粮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港城,一批智能化粮库新建、改造项目正加紧推进中。在海州区浦南镇郎墩粮库项目现场,一间间粮食储备仓库拔地而起。目前,郎墩粮库主体已完工,远程监控、出入库智慧管理、智能通风、虫害监测及粮温粮情监测等智能化系统正在推进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夏粮收购前正式投入使用;新坝镇普安粮库一站式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已完工,内部装修正在进行。


  据悉,郎墩粮库建成后将成为海州区粮食储备体系的骨干库,改造后的普安粮库则为中心库,统筹区域储运调配。同时,海州区还规划布局了4处骨干库及多个基层收纳库,形成“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三级仓储网络,可有效满足周边农户就近售粮需求,提升粮食收储效率。


  当前,我市正统筹推进粮食仓储、加工、物流全链条升级,另外推进3座现代化新库建设,新增30万吨仓容并集成温控监测技术,预计今年起陆续开工建设,同时推动2个粮油加工技改项目落地,新增5万吨高端大米产能并优化低能耗工艺,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助力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增强区域粮食产业竞争力。


  此外,我市还依托“港口+仓储+加工”一体化物流枢纽建设,加速布局多式联运、精深加工等核心功能,引入龙头项目打造百万吨级粮油加工集群,建成后将形成年加工300万吨油料、中转500万吨粮食的2个产业集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全链条智慧管理体系,让数据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基石”,让智能技术成为防范风险的“预警器”,切实筑牢粮食安全的“数字防线”,守住管好港城的“大国粮仓”。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