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周彪 朱代桂)近日,备受关注的连云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通过公示,顺利进入2025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名单。此前,我市赣榆区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渔港经济区是个什么区?入选国家级名单意味着什么?港城试点又有哪些特点?
打造现代渔港升级版
我市现有海域7516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196公里,拥有渔船1676艘,全省最多,是名副其实的海洋与渔业大市。渔港承担渔船停泊与避风、渔货装卸、物资补给等功能,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短板迅速暴露,渔港职能与空间布局亟须拓展升级。
“就像空港不仅用于起降飞机一样,渔港不能只是进出渔船。”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就是这样一种新型载体,主要围绕建设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开展,将渔港、城镇、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公共服务等各方面能级跃升,是现代渔港的“升级版”。
推动“渔港”向“产业港”转型
近日,在赣榆区青口中心渔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现场,几台大型混凝土浇灌机正在向码头重力式挡墙基础平台进行浇灌。“进入四月份以来,每天都有100多名工人参加施工,最多时达到200多人,这个月底将基本竣工。”青口中心渔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施工队长孙传振介绍。
赣榆区入选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后,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以海头渔港周围8平方公里为核心区重点打造,范围涵盖柘汪、石桥、海头、青口、宋庄5个沿海镇。目前渔港经济区海头核心区,除了已集聚的一大批水产品冷链物流、加工贸易企业,一批重大项目也在谋划推进中。
“赣榆水产苗种繁育和现代化养殖示范中心,规划建设面积2150亩,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高质量海水养殖示范区;‘部省共建’苏鲁海产品产地市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中。”赣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赣榆区正在积极招引深海网箱养殖和预制菜项目,通过项目的建设和招引,赣榆区渔港经济区将建成集育苗、陆海养殖、捕捞、线上线下交易、预制菜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渔港经济区,推动“渔港”向“产业港”转型。
入选“国家队”任务要求更高
“连云区有3个渔业乡街和7个渔业村,渔业人口近1万人。通过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能破解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难题。” 连云区林业和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云区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连云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对港城而言还有着更特殊的意义。连云区拥有5A级连岛旅游度假区、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美渔村黄窝村等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在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项目建设中,连云区不仅要打造现代化渔港经济样板区,更要打造渔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港产城村融合发展典范。
通过未来3年的建设,连云渔港经济区将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渔业全产业链,形成“优近海、拓远海、兴加工、融休闲”融合发展格局,推动连云区渔港由传统渔港逐渐迈向“山海港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