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市蜿蜒的乡间公路上,沥青的温热与晨露的清凉交织成一首奋进的诗。连云港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管理科工程师刘旭,用八年如一日的坚守,将青春浇筑进每一寸路基,用实干诠释“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使命与温度。
一、踔厉奋发:从“乡间小道”到“产业大道”
2017年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刘旭正是这年参加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他便主动申请下基层、到一线。从此奔赴各地抓进度、保质量、促安全。他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出行是否方便?”“农产品运输有啥难处?”并认真记录,在道路选线建设中进行改善。面对常年的风吹日晒和尘土飞扬,他说:“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当然要服务好农村发展!”“十四五”期间,刘旭参与修建的农村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130多座,他的脚步遍及连云港市几十个乡镇和近千个村庄,全市通行政村和规划发展村庄“双四”覆盖率最终实现100%。
“路修得再平,不如把人心修暖。”刘旭坚持交通发展要服务乡村振兴和百姓需求,他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把“一路晶彩”“山海圣径”打造成全省优秀农路品牌,负责完成7条“美丽农村路”和7条“平安放心路”省级样板路打造。其中全长55公里的石梁河水库环湖路,串联起稻虾养殖、渔人码头等产业,惠及36个村庄和数十万居民,入选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打造品牌路过程中,从农业产业园到田间地头,刘旭经常一跑就是一个月。对路上情况,他总是一丝不苟:“沿线波形梁护栏要有轮廓标,这里能设置旅游观光或公共交通临时停靠点。”可当谈起乡村产业,“黄川镇的草莓、石梁河的葡萄、平明镇的大米……韩李村很有文化特色,春天的大桅尖路也很漂亮。”他又化身热情的农产品推销员和乡村导游。
二、担当奉献:用脚步丈量安全通畅的光
“道路好不好,全看车轮跑。”而车辆在路上跑通畅、跑平稳、跑安全的关键就是管养。刘旭先后参与连云港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起草出台,为连云港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牢政策基础。
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中,刘旭也把自己当成了车轱辘“连轴转”忙碌奔波在路上。一年汛期,刘旭接到紧急任务,三天排查全市一百多座安全隐患桥梁,并做好封闭管控措施。大雨一直下,老旧桥梁随时有垮塌风险。他临危不乱,先通知县区发布预警信息,又协调乡镇按属地责任及时排查处置,然后奔赴现场逐个复核。白天跑现场、晚上整理资料,他和同事们连续奋战,拖着疲惫到达最后一座桥梁时天色已黑,看不清水位和桥下情况。“手电筒帮我打光,我下去拍照。”刘旭没有犹豫,绑着安全绳,沿河堤往下“借光”拍清了桥梁斜侧和下部状况,那一刻黑暗中他也成为别人的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公路人的敬业精神。
三、务实创新:科技赋能乡村路的“智慧基因”
“让智能和绿色,成为农村公路地图的底色。”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等难点,刘旭追求破局创新,利用科技赋能提升农村公路精细化管养水平。工作八年,连云港市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刘旭画了八遍,从水泥路到沥青路,从乡镇通三级到村庄通四级公路……他一次次熬到深夜更新着上万条农路数据,不觉中农村公路从几千公里增加到11065公里。“每条农路通达情况,每年农路农桥建设项目,管养里程以及MQI、PQI等技术指标,都记录在这张电子地图里,这是最关键的基础数据,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重要!”刘旭拿着一张不大的硬盘介绍。而他和公路人们既是河里的“清道夫”,又是岸上的“挖河人”。
刘旭参与的农村公路“一路一档”智能化平台、桥梁视频巡检系统、“光伏+传感器”边坡预警项目,以“一张图”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实时画面传输、路基沉降检测和智能预警报送等功能,成为港城农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农村公路地图导航已经全覆盖,目前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发展迅速,期待智驾车辆跑在智慧农路上,让农产品搭上‘筋斗云’和‘风火轮’,运往各地。”刘旭对农村公路的未来充满希望。
四、勇当先锋:传承点燃“铺路石”精神的星火
“公路人的手艺,是写在土地上的诗。”刘旭不但是一名工程师还是文艺青年,他创作的《青年乡村路》被中国农民诗歌会收录,用汗水书写在乡村振兴中的奉献与梦想。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刘旭践行着“路修到哪里,红旗插到哪里。”他倡导农村公路建设“以工代赈”,助力困难群众就业脱贫,开展参加“支部建在项目上”等活动,筑牢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一路走来,农村公路变宽了,百姓日子变好了,连云港市也有了自己的全国“美丽农村路”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学好榜样和做好榜样,是一代代公路人的接力棒。”从学习先进地区到成为地区先进示范,刘旭和连云港市农村公路发展一同成长。他常对刚入职的新人说:“要握紧手中的钢尺,守牢道路的强度、厚度和长度!”这也是他在“王子灵劳模创新工作室”学的第一课。漫长的农村公路战线上,不止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奔赴。每颗“铺路石”都是普通的,但抱成团就能托起车轮滚滚,这就是广大坚强担当的公路人,就是公路精神传承下来的“定海神针”。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