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3月4日傍晚6时,灌河港区燕尾作业区码头,“宇海”轮缓缓靠泊船舶装载4050吨增碳剂。这是灌河港区首次接卸外贸货物增碳剂。近年来,我市突出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海洋开放合作程度不断深化。
提升综合枢纽能级。在海铁联运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持续培育海河联运特色,内河航线基本实现苏鲁豫皖内河港口全覆盖,举办第二届沪连港航合作交流会,建成并运营集装箱空箱中心,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入选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秀观察案例。“连申快航”完成12.5万标箱,增长20.2%;海河联运完成吞吐量2215.83万吨,增幅10.2%;铁水联运完成87万标箱。
强化开放合作创新。连云港港获批“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连云港邮轮口岸新增为中国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成为中哈跨境运输的重要集结中心和换装基地,2024年完成换装量32.44万标箱,增长8.14%;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计进出场集装箱26.05万标箱,增长7.06%。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全年完成物流量7431.08万吨,增长7.14%;物流业主营收入达41.7亿元。开行中欧班列911列,增长13%,开行数量居全省首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港城进一步扩大海洋开放规模。新开1条远洋集装箱航线,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起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完善过境钾肥“集改散”直装作业模式,成功拓展乌兹别克斯坦硫酸钾新货种。今年1至2月,连云港港吞吐量完成5853.98万吨,集装箱量完成113.15万标箱,分别增长8.69%和8.49%。
打造智慧绿色港口。2月25日上午10时,伴随着风机的轰鸣,气流涌入仓内,只见硕大白色的气膜缓缓隆起,标志着连云港港燕尾作业区堆场封闭环保提升项目的关键节点工程——气膜仓起膜顺利完工,而这也是连云港港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中“吹起”的第二座气膜仓。这是港口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加快港口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力度,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港口智能化立体车库建成使用,连云港沿海智慧航道列入全国首批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江苏省示范区域项目。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滚装船+纯电拖轮”无缝协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承运货种、承运船舶、靠离泊作业全流程低碳化。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零碳货运枢纽、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近零碳码头入选首批交通运输部零碳试点项目。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