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婷婷 王雅萱 陈怡璇)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愈发便捷,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但也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手机到处询问“网约车招手为何不停”“手机支付如何扫码”等。让老年人顺利跨过“数字鸿沟”,变得越来越紧迫。
近段时间,家住西小区的居民张会才有点焦虑。因为身体原因,他需要每天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做治疗,但从家到医院,坐公交不方便,想打车也不容易。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空车本来就少,有时好不容易碰到,驾驶员却告诉他“已经被人通过打车软件叫了”。
“我们这些用不来打车软件的老年人怎么办?”67岁的张会才会用简单的微信功能跟子女、朋友沟通,操作相对复杂的打车软件却难住了他。
让老人为难的不止打车。现在去医院就诊都要网上预约挂号,张会才第一次去看病时,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挂号,但只能挂到两天后的号了,更不要说后面的各种自助取号、缴费、取药。“他们都是提前通过手机预约的,我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微信挂号、电子医保卡绑定试过几次还是不会,孩子也不是每次都有空,没有儿女跟着,看病都看不了。”张会才有些无助。
让老人适应数字化生存,必定会带动养老产业中养老旅游、老年用品、老年教育等相关养老产业的消费扩大。据了解,市老年大学推出的智能手机学习课程成为热门课程,以短视频形式模拟出行、就医、购物等日常生活场景,展示如何叫网约车、预约挂号、购物支付、分享所在位置,点击播放量居高不下。
老年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跨越“数字鸿沟”,光靠自己和老年学校还不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成员、社工、志愿者乃至企业等多元主体应共同参与,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克服对智能技术的抵触,让他们对智能产品感兴趣,全社会共同营造科技适老环境。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大姨,如果您接到陌生电话要汇款,该怎么解决?有朋友发来消息说点链接送现金,我们该怎么做?”昨日,海州区新东街道联合片区民警开展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讲解养老诈骗的常用手法、作案特点、防范方法等,揭露养老诈骗“套路”。
“阿姨,我帮你下好微信了,下次你可以用这个和孙女视频聊天了。”在海州区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设置了扶老助残公益岗,安排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开展流动服务,一对一帮助老年人。
此外,海州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以行政服务窗口、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场所、移动应用APP等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打造了各领域信息无障碍的数字场景。推出“无障碍智慧码”,在部分公共场所设置“二维码”,方便视听障碍者、老年人等特需群体获取党建信息、志愿服务、宣传讲解、图书资料等信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要充分关注老年人需求,以更人性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新生活。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