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他们———提灯而来,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 王进文 张洁 何炳虹 周思月 刘萍思坦)一袭白衣、一顶燕帽,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从喧闹的门诊到寂静的病房……他们每天穿梭在病患之间,用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坚守,诠释着生命的尊严和救死扶伤的使命。

  他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也有人称他们为“提灯使者”,用温暖的光照亮他人。“5·12”国际护士节,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坚守初心的信念。

争分夺秒奋战在重症一线

  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灌院区重症监护室,安静的氛围中透着紧张,护士们忙碌却又井然有序。葛婷作为危重症专科护士,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8个年头。

  “我们护理的是急、危、重、病情变化快的患者,看着他们处于生命边缘,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作斗争,感触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葛婷说。ICU(重症监护室)被称为“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却也是“离曙光最近的地方”。“为了能守护患者健康,必须要深耕专业,不断创新。”

  为解决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问题,帮助患者留置鼻肠管,葛婷学习盲插鼻肠管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痛苦,还减少治疗费用。重症患者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她便学习床边PICC置管穿刺术,在超声引导下,“快、准”留置PICC导管,降低血流感染的同时也方便日常护理。反复穿刺抽血,患者手腕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为了减轻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动脉留置穿刺技术她也得心应手,数项技能造福无数重症患者,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他们ICU住院时长。

  体外膜肺氧合(ECMO)即人工心肺,是代表医院甚至一个地区重症救治水平的一项体外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被称为挽救生命的“终极利器”。作为市一院重症医学科的ECMO团队成员,葛婷的电话从来不调静音,因为她家离医院最近,5分钟便可到达医院。时间就是生命,团队带上ECMO机器和操作箱,抢救室、DSA、手术室、普通病房,哪里需要他们,战场就在哪里。

  “我还有两个孩子,救救我,他们不能没有妈妈!”一名30岁年轻的女性,因为病毒性心肌炎紧急入院,患者紧紧握着葛婷的手说。通过ECMO治疗,10天后患者顺利转出ICU病房。然而患者的话却对葛婷触动很大,她也是两个孩子妈妈,她要让患者感受到护理的温度,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把一个个危重症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在生命的单程列车上,葛婷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使患者人生旅途的终点得到延伸。“钟南山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葛婷说。她将一如既往地为患者带来真诚的微笑、娴熟的服务,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用温暖与专业

守望生命花开

  听胎心、测血压、作记录,不时查看宫缩和宫口扩张情况,给产妇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江兰芝步履匆忙。24年来,她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起点从产房开始,助产士便是托起新生命的第一人。我们要陪伴产妇面对分娩时的恐惧和担忧,也在不断学习满足高品质的助产需求。”江兰芝说。

  江兰芝坚持阅读各类护理、产科杂志、指南等,不断钻研,提升自己。她熟练运用各项助产适宜技术,面对产程异常的产妇,全面、细致评估母婴情况,针对产妇个性化特点,运用自然分娩工具及产时优势体位引发有效宫缩、促进胎先露下降,成功帮助数千名产妇变难产为顺产。

  “分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面临各种风险,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都会对母婴造成威胁。”江兰芝说。她对产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警指标,建立快速有效的预警机制,指导各级助产士如何从微小的细节发现预警信号,提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措施,降低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在安全性上做到了让孕产妇放心,江兰芝还不断追求让孕妇有更舒适的体验感。接产中采用适度会阴保护接产技术,通过会阴按摩、控制胎头下降速度、等待顺势娩肩等关键技术,让生产伤害更低。新生儿娩出后落实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即刻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晚断脐、新生儿自主寻乳,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暑来寒往,春秋更替,江兰芝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始终如初守护着母婴安康。“在孕期、分娩和产后为母婴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贴心的护理服务和温暖的身心抚慰,见证每个家庭的幸福时刻,这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江兰芝说。

中医特色护理为“爱”出发

      “最近一段时间颈椎特别酸痛,还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现象,经过滕护士长几次刮痧,感觉好多了。”在市中医院传统特色疗法诊区,护士长滕娟正在为慕名而来的小伙子做刮痧。

  “力度怎么样?疼不疼?”滕娟一边刮痧一边询问,并根据小伙子的疼痛感调整着力度。“可以通过刮痧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这样颈椎也会特别的轻松,但是刮痧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力度,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来进行。”

  作为一名中医护理专科护士,滕娟在护理岗位上已工作23年。针灸科是中医特色非常浓厚的科室,对护士要求比较高,不仅要会常规的护理工作,还要掌握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耳穴贴压、经穴推拿、平衡罐、督灸、雷火灸、火龙灸、穴位贴敷、中药湿热敷等,工作繁忙而琐碎。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讲究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也就是说护理工作不是‘千人一面’,而是根据季节、病程发展、患者体质、病种、患者年龄、生活习惯等具体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滕娟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多年来,滕娟苦练技艺、提升素养,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拥有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作为医院中医特色护理专科学组组长,她认真做好专科学组的培训工作,带领学组成员学习中医传统技术及国内中医护理新技术,做到全院中医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滕娟说。为弘扬中医文化,滕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多次到学校和社区进行中医护理义诊和科普讲座。如今,还开展了互联网+中医护理上门服务,不断延伸中医特色护理的触角。

  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滕娟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改变她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爱。“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佑百姓安康,中医特色护理为‘爱’出发。”滕娟说。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