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江 李维媛 董自文)感动一座城,润泽一方人。
2017年11月17日,方敬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他在获奖感言中说:“我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家常饭,有点钱能帮助需要的人觉得心里高兴,就这么简单。”
方敬祖籍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中共党员,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成年后工作都在上海,先后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成人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方敬选择只身回到祖籍地。返乡助学27载,他以恩师的名义成立“景清奖学金”,倾尽毕生积蓄捐资200余万元,先后资助260多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
2018年10月26日23时10分,方敬在走过87个春秋后因病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教育爱心”,已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一盏精神明灯。
为纪念方敬老人,赣榆区于2019年在宋庄镇任庄村建设了全国道德模范纪念馆,收集照片、手稿、证书等素材展品200余件,形成方老生平事迹资料60万字,集中展示他的感人事迹。近几年,纪念馆已成为本地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人士重要的教育学习体验基地。
捐资助学
重塑家乡尊师重学风
方敬在1978年的日记中写道:“这次回来见到任庄村的贫困,想到父母悲壮的一生,立志为家乡青少年的教育尽力。为的是继承父母崇尚教育之理念,为继承景清老师爱生之真情。”
方敬虽然出生在上海,但是作为一名师者,一直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子里有因贫辍学的孩子,内心便堆积了许多解不开的结。1998年退休后,他毅然选择回到任庄村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所学所识。
方老生前常说:“我搞了一辈子教育,也是一名老党员,想发挥余热,服务家乡的教育事业。只有搞好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未来。”返乡助学27载,他以恩师的名义成立“景清奖学金”。之后奖学金成为一届又一届宋庄学子交谈的温馨话题,有260余名学生获得200-800元不等的奖学金,步入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十多位硕士、4位博士。在他的故居后墙上,镶嵌着一块块带有他资助过的学生姓名的大理石匾,他用这样的方式引导了四面八方的乡民尊师重教、见贤思齐,在宋庄镇营造了上学成才、成才报国的良好风气。
除了奖学金,方敬还通过多种形式救助贫困生。乡邻中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都会受到他大小不一的“贺礼”,谁家孩子面临因贫失学的困境,总会得到他的帮助。当地一贫困家庭的女孩高考体检前偏偏患病,眼看就要无缘高校了。方敬知道后,联系上海一家医院并出资1万多元救治,还主动做好招生方面的工作,使这个女孩圆了大学梦。柳行村尚同学高中时热爱美术专业,却因家贫一度想辍学,身为书法家的方敬既做小尚的思想工作,又给他艺术的启迪,还提供资金支持,终于使小尚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入中国美院,如今小尚已留校任教。
“以前村里人不重视孩子学习。现在,小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父母更是尽己所能地全力支持。”师从方敬学习书法的李宝勇深感家乡学风的转变,在方敬春风化雨般的感召下,村里人对孩子上学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这样的改变也正应了方老生前常说的:“我搞了一辈子教育,也是一名老党员,想发挥余热,服务家乡的教育事业。只有搞好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教书育人
传承书法改民风家风
方敬幼时好学,学业之余酷爱传统书画。几十年在书法练习上的苛求,使方敬得到老师沈尹默的真髓,更传其精神,他的书艺既合法度,又显灵动,在书法界享有盛誉。但在2006年,他突然感到“自己不会写字”,决心重新临摹汉帖,日日功课从不间歇,所写的册页摞起来竟有一人多高。方老当时笑言:“八四老汉争取在2015年取得进步,若再无进步,便是本身无造化了。”谦逊之词令人肃然起敬。
方敬多年来一直坚持为乡村教师、学生、边防警察、妇孺儿童免费开设书法培训班。在书法培训班,方敬教过的学生上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下有刚上幼儿园的孩童,有身家丰厚的商人也有贫困却乐观的农民。让大家喜上眉梢的是,如今的宋庄镇成了文化小镇、艺术小镇。和方敬学习书法的学生们还注册了“景清书苑社团”,以保护、交流、传承其书法作品,同时把方老的助学事业延续下去。
授业解惑中,方老提倡要热爱书法,其次是要勤奋,要甘于寂寞,要千方百计超越自己,时刻保持谦虚内敛。
方敬助学的义举感召的不只是受他资助、向他学习的人,许多接受采访的人纷纷表示,方老以其人格魅力,改变了宋庄镇很多渔村一直盛行的“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短视观念,激发了四乡八邻重教尚学的热情。如今的任庄村,尊师重道蔚然成风。
方敬从来都是行动派,时常身体力行引领全体村民养成文明习惯,谁家的门前脏乱差,他就一天不落地过去帮助打扫,直到对方不好意思了,主动清扫。如今,这个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都是全镇的标杆,远近不少文明村过来学习取经。
大爱不灭
精神种子正生根发芽
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办官网发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奖者名单,方敬先生在列,排在58名全国道德模范的第一位,成为我市有史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道德先进典型。他的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感动全国干群和广大网友,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现代乡贤”。全国道德模范是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道德先进人物,是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经历了癌症和多次骨折,行动甚至需要依赖助行器,但方敬却仍在简朴生活中,不断激励贫困学子,温暖邻里乡亲。“我的老师说,人要做到‘三不’:从不吃饱,从不穿暖,从不闲着。”这是方敬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短短几句话,道尽做人的哲理,也浓缩在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
2018年10月26日23时10分,方敬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方敬先生生前曾立下两个愿望:死后遗体捐献徐州医学院,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在父亲坟茔旁,修建小小衣冠冢,永远陪伴父亲。
2019年,为了纪念方敬先生,赣榆区宋庄镇在宋庄中学和宋庄中心小学附近新建方敬纪念馆。
清明前夕,笔者走进纪念馆,院内青瓦白墙儒雅、大气、美观,墙外竹林宁静自然。据宋庄镇文化站站长宋悦介绍,该馆由序厅、“烛燃杏坛”、“霞燃桑梓”、“德耀中华”和“风范长存”等五个主题展馆组成。通过联系后人、实地走访、省外调研等各种方法,先后采访了方老的家人、朋友、学生以及任庄村的村民等100余人,前后修改完善设计30余稿,收集照片、手稿、证书等素材展品200余件,形成方老生平事迹资料60万字,以文字、图像、实物、雕塑、视听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方老的感人事迹。
“每年清明节期间,方老的学生和比较密切的人都会来祭拜。”宋悦介绍,现在纪念馆已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寻访等活动的教育点。
今年3月29日,赣榆区和安小学的学生们来到方敬纪念馆寻访,认识现代乡贤。方敬纪念馆的馆长热情接待了孩子们,为了让大家认识并了解这位革命教育家的成长经历和革命故事,馆长专门给少先队员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同学们看着墙上的文字和图片,能够感受到方敬身上突出的精神特质:炽热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重视人品的品格,是一场难忘的精神洗礼。”宋悦表示,寻访活动让大家认识了解身边可敬可亲的人物,进一步坚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有志好少年的决心。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