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蔚 谢晓艳 王桂林)黄海之滨,江河奔流,浩浩汤汤。水文因水而生、顺水而为。
1983年,连云港水文分站成立。
1984年,连云港跻身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扬帆起航。连云港水文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积极践行省水利厅党组、省水文局党委决策部署,用新思路新举措全力谱写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守正创新,奋发有为。从老海州到大港城,连云港水文探路先行,高歌奋进,41载砥砺深耕,默默奉献,水文监测从“珠算发报”到“分秒入库”,从“水环境”延伸到“水生态”,从“地表水”拓展到“地下水”,从“乡野山村”走进了“城市街区”,为江河安澜、百姓安居提供了安全保障。
踔厉奋发
新时代水文面貌焕然一新
1985年夏天,刚参加工作的伏开文先后乘坐了公交车、拖拉机、自行车,穿过一段蜿蜒的羊肠小道,来到黑林水文站。三间泥瓦房孤零零地伫立在青口河畔,缆道房内一台手摇式缆道测流仪,涉水作业、满身泥泞、电话发报、寂静黑夜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伴随着水文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号角的吹响,以黑林水文站、石梁河水库水文站、分中心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水文基础设施升级,开启了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蜕变。
现代园林式设计、生动形象的水文标识、党建和水情教育元素完美融合,黑林水文站建成了集景观、文化、科普于一体的全要素黑林新型典型水文站,基本实现了要素采集全自动、监测量程全覆盖、信息传输双备份、成果展示可视化、测站管理规范化,并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实习教育基地、青少年水情教育、科技课堂、游学研学的重要窗口。如今,黑林水文站正逐步融入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朝着智慧化转型。
石梁河水库水文站“一轴三区”建设先行先试,以位于新沭河上的石梁河水库段为中轴,建成集水情会商、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办公教育区、党建示范展示的实践观测区、水情教育微展馆为主的科普测验区为一体的教育型水文站。
2022年,投资3200余万元的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连云港分中心正式启用,面积增至1500平方米,集成了污废水处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10余套智能化系统,配备有高精尖仪器设备及配套辅助设备90余台,有效满足常规理化无机检测、有机分析及水生态监测的要求。2024年,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具备CMA检测资质认证的水(含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水及再生水)和水生生物2大类93项参数的检测能力,处于全省水利系统水环境实验室前列。信息管理系统(LIMS)作为实验室的“智慧大脑”,能够将业务流程、环境、人员、仪器设备等有机结合,实现分析数据的网上调度、自动采集、快速分析和信息共享。至此,掀开了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实验室的崭新篇章。
在省水利厅、省水文局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生产办公用房置换方案获批,分局机关搬迁至市水利科技档案馆。届时,分局将更好推动水利水文深度融合,以更高质量水文履职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省市际河道断面水文监测工程、东海监测中心迁建工程顺利推进,临洪、临洪(东)、小许庄水文站改造即将亮相。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程、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国家基本水文站标准化改造及应急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即将陆续开工建设,一项项务实举措为连云港水文现代化建设固牢根基,守护着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
水文事业的发展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1988年,分局一名同志被评定为高级工程师,这是连云港市水利系统技术队伍中的第一位高级工程师,自此,开启了人才竞技、实践练兵的起点。一路走来,秉持“技术强局、人才立局”的理念创新求变,实现了从“1”到“10”突破。
目前,分局拥有高级工程师18名,高级技师3人,在此基础上构建“师徒结对共建”机制,大力支持鼓励职工通过学习教育提升工作能力。
有了人才加持,各项工作开展如虎添翼。先后成立了水文测报技术与应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监测评价、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3个科技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创新攻关。近3年来,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项,出版技术专著6部、申报科技项目7项,获批省水利科技项目1项。
创新编发《河长制水文专报》《水文服务月报》《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埋深动态变化通报》等一批特色专报,积极推动《连云港市水文管理办法》落地见效,满足专业部门、各层级领导、社会公众对水文服务的需求,得到市领导和河长办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笃行不怠
现代化水网建设成绩斐然
1985年汛期,连云港港区局部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达到600毫米,不畏风雨的水文“逆行者”们组成暴雨调查组,携带着计算尺、经纬仪、靖江水准仪等“先进”水文设备,凭着手电筒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
40余年来励精图治、赓续前行,连云港分局在水文站网布局和现代化监测能力提升上成绩斐然。
连云港水文应急监测队伍现如今力量充实、设备先进、预案完善,从“被动”应战变为“主动”迎战,分局先后成立两支“水先锋”党员突击队、“水文红”志愿服务队,实现了水文监测和服务民生的双向共促。
———站网规划落棋布子,织密筑牢量水网线。以“空间全覆盖、要素全监测”为目标,不断优化调整流量、水位、水质、水生态、地下水等监测站点布局,填补省市界、大型水库出入库断面、入海河道等重点、敏感区域站网空白,现有国家级基本水文站6处,水位站38处,雨量站45处,蒸发站3处,墒情站3处,其他专用站28处,径流小区3处,水土流失监测站2处,地下水监测站66处,水质监测点(断面)207处,共400余处水文监测站点。现代化监测能力大幅提升,蔷薇河、新沭河已全线实现自动测流,全站区水位、雨量、墒情、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已实现全自动监测,建成全省首个全要素现代化监测应用示范站,极具连云港水文特色的江苏水文监测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水文信息的“就地、近地、远地”展示。
———河湖管理协同发力,精准支撑水资源管理调配。针对全市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69条流域性、区域性骨干河道、66眼地下井、38个入河排污口、14个重要水域功能等开展指令性监测,年均报送各类水质、水生态监测数据5万余组,编制连云港市水源地、河湖水质简报、快报、《河长制水文专报》等一批特色专报,完成《乌龙河“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等技术报告,持续做好石梁河水库生态监测、进出水分析、入海水量分析等,有效支撑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开展水域功能监测和河湖健康评价,确定区域性骨干河道生态水位,先后对全市20条河流开展了水生态状况评价,助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全覆盖开展农村河道生态监测,优化服务“三农”能力,推进我市农业灌溉管理水平和节水能力提升。
———水土保持监管提质增效,服务绿色发展碧水长流。强化水土保持监测站运行管理,依托黑林水文站径流小区开展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助力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实时在线。结合实际编制《连云港市水土保持工作方案》,开展连云港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全方位探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服务地方、服务三农工作。为东海县水土保持做好第三方技术支撑,协助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及其他常规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深耕水利水文融合发展,同题共答把脉水之律动。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连云港市水文管理办法》,明确了水文发展保障、水文规划与站网建设、水文监测与情报预报、水文资料使用与管理、水文设施与监测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内容,我市水文事业发展正式进入有法可依、规范管理的新阶段。主动对接水利各业务部门,印发《水利水文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提出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域保护等6大领域26条具体融合举措,更好服务支撑地方水利高质量发展。
奋楫争先
党建引领业务融合谱新篇
1989年,分局3名党员同志组成了支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此燃起连云港水文党建之光。
如今,连云港水文分局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已有党员33名,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构建党建工作“54321”五步走模式,丰富“连心哨·水先锋”党建品牌,创新构建“五个一”学习教育模式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丰富完善“心连心”“四线”“先锋+”三个党支部工作法内涵,全面推进党支部“达标定级”。
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分局全面推动党建引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读、感、析、谈、用”廉政教育“五字诀”模式,推进“机关—中心—测站”三级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谱写党建歌曲《坚守的航船》,设计党建与业务形象标识,成为连云港水文党建和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媒介,党建工作“54321”五步走模式已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展示。
深耕不辍,荣誉加冕。近年来,连云港水文荣誉不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省档案工作三星级单位、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水资源成果奖等奖项,连续11年获评推进水利高质发展有功单位。近期,分局再次被表彰为“2020—2022年度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这是继获评“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20—2021年度海州区文明单位”后,精神文明创建更上一层楼的认证。
———典型选树亮标杆。坚持每季度举办道德讲坛活动,加强单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持续开展“水文标兵”评选,分别评选出“爱岗敬业、青年科技、业务技术、文化建设”个人标兵和集体标兵,以“身边典型”让全体职工“比”有参照,“学”有标杆,“赶”有方向,“超”有目标。
———结对共建作表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文明办关于开展新一轮“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要求,先后与赣榆区润河村、板浦镇东北村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并签订共建活动协议,投入专项资金,帮助结对村完善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丰富村民文体生活,改善基层党支部精神面貌。通过业务共商、青年学习、文体交流等多种方式,先后与江苏海洋大学、市水利局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向深入。
———志愿服务当先锋。分局“水文红”志愿服务队参与连云港市暨海州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先后开展文明交通、无偿献血、疫情防控、社区讲座等“水文红”志愿者活动20余次,利用中国水周、科普日向市图书馆捐赠水文丛书、赴国家东中区合作示范区开展研学交流等大力营造“节水、惜水、护水”新风尚。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连云港水文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精准把脉水之律动,高效服务国之大者,对标省水利厅“五大体系”“五大工程”建设,以现代化水文服务支撑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幸福河湖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蓄势赋能。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