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推进创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话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我市代表(三)

  

(□ 周 莹)创新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之一。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治理方面,创新都引发热议。参加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我市代表也畅谈创新理念。

推动企业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连云港是国内医药创新的先锋城市。在这条生物医药创新赛道中,连云港选择走高质量之路。为此,必须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动性。

  作为科技与经济的衔接,企业在创新全链条中起主导作用,是汇聚创新资源的枢纽。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建议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创新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紧密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配置重复和低水平创新重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最终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建议加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体系建设,完善领军企业参与决策的机制,从而有力有效带动科技结构优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导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摆脱高校和科研院所因考核压力而进行的非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改变长期以来企业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况,真正发挥企业“头雁价值”的引领带动作用。并对作出重大产业科技创新贡献的企业给予更多激励支持,鼓励头部企业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让农民种地有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国的人口多,耕地资源有限,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端稳饭碗难度不小。为此,必须要依靠科技力量,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连云港曙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瑶表示,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户分散经营仍然是农业经营的基本面,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一方面,我们建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同时,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要积极鼓励地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推进基层创新治理

守护幸福家园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肖娜表示,基层治理关键是创新。过去这一年,她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盘活了小区的功能用房,升级了社区食堂。与此同时,他们还与连云港市开放大学对接,开办了社区老年学院,开设了瑜伽、民族舞、模特班、合唱团等课程,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并引入第三方运营社区老年助浴中心,为失能、长期卧床老人提供专业的上门助浴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获得居民广泛赞誉。今年,她们将在引入社会力量做好社区服务方面下足工作,在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在因地制宜方面,做好改革创新工作。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小区资源的实际情况,团结带领群众一起探索出更多的新经验,新做法,让社区资源再下沉,服务资源再整合。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