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在连云港过年挺好的

编者按: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港城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对于来连工作、生活的新港城人来说,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甲辰龙年到来,无论身处何方,人们心中都充满了对团圆的渴望。无论是返乡过年的游子,还是留在港城过年的外地人,都在绚丽的彩灯、红彤彤的中国结、又甜又圆的冰糖葫芦中,感受在连云港过年挺好的。

东北“外卖小哥”韩继东:在港城过个温暖年

 

岁暮天寒,街边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预示着新春佳节的到来。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今年,各家外卖企业陆续喊出“春节不打烊”的口号,为市民提供不间断的外卖服务。47岁的东北汉子韩继东是春节期间留守在岗位上的外卖从业者之一。

“我在连云港生活很多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我看着这座城市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我现在送外卖收入也越来越多。今年我选择留在这里过年,一是春节期间还可以工作多挣点钱,二是这里气候比东北温暖。社区知道我春节不回家,不仅送来了慰问品,还邀请我一起吃饺子,真是太贴心了。”韩继东说。

为让春节未返乡的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海州区新南街道玉河社区书记李泳静早早就张罗起来,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切菜、调馅、和面、擀皮……井然有序,没一会儿,一个个白生生胖乎乎的饺子就摆满了盘。

大年初一一大早,韩继东来到玉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吃水饺过新年。“春节不打烊,大年初一外卖单依旧不少,本想着将就吃口就行了,感谢社区对我的关心,让我吃上热乎的饺子。对我们东北人来说,吃饺子是过年的重要仪式之一。在连云港的这几年社区一直给予我帮助,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韩继东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在社区厨房里,韩继东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外卖小哥、小区值班保安围坐在一起,吃着水饺,相互说着新年祝福,其乐融融。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们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社区也要将温暖回馈给他们。”李泳静说,“新就业群体让城市更有温度,我们要让外来工作者感受到港城的热度。向新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他们致敬!”

吃完热乎乎的饺子,韩继东开始工作。他接的第一单是送奶茶。“这家人特别和气,还给了我糖葫芦和橘子,祝我新春快乐。”韩继东开心地说。(庄婷婷 王雅萱 崔红)

吉林人郭志鹏:留在港城过年,挺好

 

 “除夕在家包饺子看春晚,大年初一和老家的亲人视频拜年,大年初二一家人去看了电影,大年初三参加同学聚会,大年初四带家人去了连岛景区……”回味起今年的春节,40岁的吉林人郭志鹏开心地说,在港城过年也挺好的,很多景区免费,也够热闹,过得也很充实。

郭志鹏是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基层项目部的一名项目经理,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出差。今年春节,郭志鹏原本打算带着一年的收获回吉林老家过个年,但由于春节期间要值班,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郭志鹏说:“今年的港城传统年味浓,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派欢乐祥和喜庆的景象。我们一家人在市区逛来逛去,看到晚间被灯光扮靓的盐河巷、民主路等地,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与印象中的多彩假期相比,郭志鹏觉得能够与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他说:“我们一家人一起体验港城的年味真的挺好。这么多年在外奔波忙碌,也没有好好陪伴妻子女儿。今年春节,少了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利用假期特地带上妻子和女儿领略港城风光,品尝了港城美食,感觉很幸福!”

提起在家乡过年和在港城过年的不同,郭志鹏说,东北有浓浓的亲情,港城虽然是第二故乡,却在此收获了新的友情。在老家过年,除夕前夕要杀年猪,除夕那天要贴对联、包饺子,大年初一大家天不亮就起床,然后结伴去长辈家给老人磕头拜年,中午一大家子人就在家里吃上一顿大餐,之后年初二开始还要走亲戚。留在港城过年,这些拜年的环节都省去了。但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地域之间的距离早已不能阻断亲人们的问候,“尽管不能回吉林老家过年稍有遗憾,但我提前通过视频给老父亲拜了年,送去新年红包和祝福。我们一大家子有个微信群,亲人们一块拜年,依然能感受到亲人之间发自内心的问候和祝福。”

  谈及新年愿景,郭志鹏说,新的一年,希望父亲身体健康,女儿健康快乐成长,家庭幸福。另外,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团队的部分工作人员仍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精心施工,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任务目标,希望“第二故乡”连云港这座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张晶晶)

环境媒体记者周仕凭:回乡过年仍心系生态环境

  

龙年春节,周仕凭比往年都忙。虽然从北京回到连云港过年了,但婉拒了很多朋友的邀约聚会,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时间去拜访。

就在节前,他组织了一次电视纪录片《生态文明启示录》专家审片会,该片是中宣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影视产业发展项目,由国家生态环境部主管的《环境教育》杂志社组织拍摄。审片会结束,有几个画面、解说词等细节还需与导演沟通修改,除夕上午,他们还在通过电话讨论配音等事宜。大年初二后,又与导演就同期声中字幕的方言语句再次确认,并对节后的后期制作等工作进行规划。

“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拖’的时间太长了。”他告诉记者。2020年底,就在即将启动摄制前期工作时,疫情突然来袭,这一耽搁就是整整3年。

周仕凭老家在灌云,现在把家搬到了海州。不过,他更多时间是在北京,以及行走于全国各地。

1993年前,他是灌云县原界圩乡专职报道员,1994年南下无锡打工,先后任红豆集团宣传科科长、《红豆报》主编等职。2004年,原国家环境总局(现国家生态环境部)媒体招聘,他北上北京,先后任期刊《绿叶》《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专题部主任、主笔、主编。

“这次回来,家乡真的是天蓝、地绿、水清。过年的心情增添了更多喜悦。”周仕凭说。作为一名环境媒体记者,他以深度报道见长,并特别关注江苏的环境问题。他还十分关心家乡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2020年利用国庆假期,采访了灌云县潮河湾景区写出《潮河湾今昔》。2005年以来,写了百余篇环境评论,2009年,策划国内首部反映水污染治理题材电影《河长》,并于2010年在全国公映。此外,他还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殷殷红豆情》、散文集《酒后的话》《世相拾零》、长篇小说《人模猫样》等文学作品多部。

“长年在外,和家人一年难得团圆几次。”周仕凭说,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徐圩新区盛虹石化工作,儿子目前在上海理工大学读研。“春节在家,虽然还要忙着工作,但亲情、家的温暖,都糅合在家乡的年味里。”(史卫平) 

旅居海外程纵军:过年,只有回家才更有味道

 

“一路辗转难免辛苦,但只有回来了,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浓浓的年味和亲情!”程纵军说。每逢春节,离家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借着这个传统节日回归,感受故乡的温暖亲情。旅居海外多年的赣榆人程纵军也不例外。

今年52岁的程纵军,是赣榆青口人。16年前,带着妻子儿女到美国打拼的他,一直从事房地产开发、环保工程建设。事业有成后,不忘家乡的他还相继出任美国连云港商会会长、美国江苏经贸文化联合会执行会长,一直致力于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牵线搭桥,献计献策。由于在国外事务繁忙,加之路途遥远,一些年节无法回国与亲人团聚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常成为程纵军内心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光飞逝,去年3月,父亲离世。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再硬朗,无法如当年那般操持家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妈妈需要陪伴,她岁数大了。”因对母亲的那份惦念,春节前夕,程纵军早早便带着研究生毕业的大儿子踏上了回家过年的旅程。

历经2天,乘航班从美国加州起飞,至日本东京再转机至中国上海,而后乘坐高铁到达家乡赣榆。这趟回来,程纵军带来了妻子为母亲精心挑选的棉衣和鞋子,还给家中晚辈捎去了小礼物。

“今年除夕,我亲手为母亲准备了年夜饭。得知我回来,远在新疆的四姐也赶回家中,与我们和母亲团圆。要知道,平日里隔得远,我们姐弟真的是难得一见!”程纵军感慨道。

在家的时间,程纵军除了陪伴照顾90岁出头的老母亲、忙年采购,也少不了外出走亲访友。“家乡发展真的是越来越好,每次回来都有惊喜!”在聊到回乡见闻时,程纵军兴奋地说。如今家乡旧貌换新颜,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宽阔平坦,新修建的一座座公园、广场缤纷亮相,大型商场也纷纷入驻,家乡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前些日子,得知连岛也获评5A级景区,跻身国内最高品质景区序列,程纵军还和朋友专门去游玩了一趟,饱览家乡的山海美景。

“新的一年,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祝福家乡发展更上一层楼、父老乡亲的日子红红火火!”程纵军坦言,作为海外游子,祖国的强大令他们更加自信!他将和更多的游子一道,常怀感恩之心,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为促进家乡乃至国内经济发展和中美友好贡献力量。(伏广进 徐妍)

远嫁闺女方玲:12年始终牵挂家乡

  

除夕到正月初八,家住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的方玲带着2个孩子一直陪父母过年。12年前远嫁到浙江省丽水市的她,心里一直牵挂家乡的父母,每年春节都要回来看看,今年丈夫因为忙着扩建厂房没空陪着回来。

回家过年是非常重要的习俗。对于远嫁的女子来说,由于地理距离的限制,回家变得更为困难,但也更为珍贵,故乡的年味总让人魂牵梦绕。“把你们的衣服都穿好,自己的东西都拿好,马上到连云港站了,我们要下车啦。”就在春节前几天,远嫁浙江的方玲激动地叮嘱着一双儿女,这是她每年期盼的一趟行程,回家乡过年。

“连云港这两天下大雪了,多带点衣服,还有特产都装上,拿不动我给你们寄过去。”方玲的老公一边说着,一边忙着给娘仨收拾行李箱。对于妻儿回娘家过年,方玲的老公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方玲是家中独女,12年前嫁到浙江丽水,平日里和老公一起打理工厂生意,现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上小学,很少能有机会回来探望和照顾父母,所以每年的春节假期,都是她和孩子们最期待的日子,带娃回娘家过春节。“妈妈,你看这里的雪好白,我们堆雪人吧!”“妈妈,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雪,我要和外公打雪仗!”孩子们兴奋地抓着积雪欢呼着。正巧她们在雪停后的第一天回到了连云港。旅程比较辛苦,先坐车到南京,再转高铁回连云港。

看着一路上宽阔的马路,还有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方玲回忆说:“真是太久没有感受过这么漂亮的雪景了,记忆中的大雪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这一说有20多年了!回到生养我的地方,每年都有变化。偶尔看到老同学,距离上次见面都已经十几年了,这里的小吃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店铺也越来越多,春节回家,也许就是找一个归属感。”

“孩子要开学了,我们也要回去了,真希望能多留几天。”陪父母吃着年夜饭,看着孩子和父母笑闹,方玲心里充满幸福感。尽管路途遥远,但她觉得回家过年都是值得的。“回家过年更像是一种寻根文化,远嫁女子返乡过年也是家庭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回家的意义和价值是无法替代的,祝愿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好。”(陈兵 张馨文)

留美学子陈温馨:5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

“快了,还有10天我就能回家啦。”“还有5天!”陈温馨(化名)数着日子给家乡的朋友发消息,分享自己终于能回连云港过年的喜悦。

2024年,是陈温馨去美国读书的第5个年头。5年间,陈温馨硕士已经毕业还在当地参加了工作。一开始最想家的时候,她常常躲在被窝里偷偷哭,到现在只有和父母视频通话时,看到父母日渐苍老的脸,陈温馨才会在挂了电话后怅然若失。思乡的情绪从压在心头的石块,变成摸不到的袅袅余烟。5年过去,陈温馨终于攒了一个长假,如愿踏上回家过年的旅途。

“爸爸妈妈一直让我去他们工作的地方过年,但我还是想回家,连云港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好不容易能回国,我没有理由不回连云港。”陈温馨一家都是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但陈温馨出国没多久,父母就带着她的爷爷奶奶去了常州做生意,连云港的房子变成了空宅,少了些人气。今年过年,一家人算是因为陈温馨又团聚在连云港,能在老房子里推杯换盏、欢度新年,让陈温馨觉得又回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今年也是巧,在外读研、工作的老同学回来了不少。”陈温馨趁着假期和老同学聚餐,一起看了春节档大片。“原来大家都没变,还和以前上学时一样。”陈温馨不禁感慨。

  时隔5年再度回到港城,陈温馨直言:“周围都是熟悉的乡音,回家真好。”“盐河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吃好玩,我还去月牙岛看了烟花表演。没想到景区几乎都免票,就是人实在太多了。”从大年三十回家到初七的短短几天,陈温馨几乎把港城的景区通通逛了个遍,爬了花果山和海上云台山两座山。谈起为什么要这么“疯狂”地逛景区,陈温馨说是因为“怕”,在外的游子归期不定,下次回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让陈温馨十分珍惜在家的每一分每一秒,她要在家多看看、多走走。陈温馨每到一个景点就会拍许多照片分享在朋友圈里,为了记录在家过年的幸福生活,她几乎开启了“刷屏”模式。

“我出国的时候弟弟还是初中生,瘦瘦的,一脸稚气。现在已经长成比我还高的胖小伙了,这次回来我还见到了他的女朋友。他长大了,爸妈也变老了。”陈温馨说,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想陪在爸妈身边。(严心蕾)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