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有一种“年味”叫坚守

编者按: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祥和与喜庆。在这个万家灯火、阖家欢乐的时刻,许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作出了相同的选择——坚守。他们立足岗位、尽心尽责,用劳动书写新春别样风味。

公安干警用“敬业福”守护“平安福”

“各巡逻小组,按照既定路线出发!”大年初五一大早,海州公安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副站长朱军便携带好移动警务终端,与全副武装的队员们开始了当天的巡逻。从凌州西路到河边南路,再从人民东路到海连东路,于人潮涌动处,在车流滚滚中,他们步履不停,为年味添上了一分和谐有序的平安底色。

“贵重财物保管好,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要注意。”他们在开展日常巡逻的同时,还对沿街商铺进行消防检查,叮嘱店家和顾客做好日常安全防范。今年是朱军春节坚守岗位的第8个年头,虽然他的老家徐州与连云港相距不远,但因岗位需要,他主动放弃了回家过年。

“请各位游客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注意安全。”花果山景区派出所民警钱坤在巡逻的同时,不忘对游客进行提醒。面对景区人流剧增,警容严整、装备齐全的旅游警察全天候开展巡逻,全力维护景区秩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救助。

春节期间,海州古城民俗踩街、花果山西游庙会、盐河巷国潮夜演、月牙岛烟花秀、园博园主题灯会……全市公安机关全力值守各大主题活动,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处处见景,时时见“警”。

“春节回家团圆,莫忘交通安全。”在G15沈海高速灌云服务区,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民警关新宇和同事对过往驾乘人员开展春运交通安全宣传。他的老家在黑龙江,已经10年没回家过年了,“于大家而言,春节是团聚、是陪伴,而交警的春节却是永不停歇的脚步和永不懈怠的初心。”

为全力做好春节交通安保工作,交警部门科学安排警力,加强主街区、车站景区、商圈广场等易拥堵路段的指挥疏导,并及时发布出行路况提醒,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顺畅有序。用自己的“敬业福”,守护大家的“平安福”。(史卫平 张文声 周宗江)

市政养护管理工人让群众出行更舒心

2月16日清早,夜雨过后的港城天气清冷,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市政养护管理工人早已战斗在一线。受此前低温降雪等因素影响,城市主次干道及人行道局部出现小微损坏,他们第一时间修复路面或清理下水道,扫清一切道路障碍,及时到位的市政道路养护让群众出行更加舒心。

当日9时20分许,笔者联系海州区市政工程养护管理一处的值班人员,获知抢修人员正在龙西南路与建设东路交叉处修补人行道地砖。到达指定地点却发现,现场已变得干干净净,抢修人员早已驱车离开。

笔者联系前方抢修工人,他们已到达绿园路和郁洲路交接处。绿园路路口有两根挡车桩损坏,其中一根倾斜,一根脱离原位。寒风中,程二松、包明德两位工人动作熟练、操作专业,二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包明德在一旁的小桶中搅拌少量混凝土,程二松则搬离档车桩、清理凹坑,二人随后将混凝土填入,将档车桩复位,并用碎石填充加固,然后加混凝土找平路面;接着,他们又加固了另一根挡车桩,待现场清扫干净,并加盖保温塑料薄膜以后才满意地离开现场。

此时,程二松看了看养护通知群,连忙驾驶工具车,赶往位于郁洲路与朝阳东路交接处的第三个抢修地点。面对被压坏的人行道板,二人配合快速清理破损道板,更换并固化了两块新道板。虽然寒风劲吹,但二人脸上已沁出了汗水。在清理好现场并放上维修警示物后,他们又驾车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

“路面坑槽、啃边、挡车桩损坏,是常见道路‘病害’,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一处养护所副所长韦庆良说,“保障道路交通顺畅,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这就是养护工人的职责。我们辛苦一点点,大家就能开开心心过个好年。”保证道路状况良好,让群众感受城市管理的温度,是让他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李耀华 孙佃娟 李唯)

花果山景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筑牢春节“防火墙”

“今天是除夕,来来来,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吃完了咱们抓紧再去点上看看。”除夕下午6点,花果山景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队长于凯招呼着队员们落座,“食堂加了两个菜,六菜一汤,咱们多吃点,晚上要值班。”

除夕夜,花果山下万家灯火,山上的游客渐渐增多,森林防灭火队员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临近午夜12时,花果山三元宫香火旺盛。市民安心烧香祈福的背后,是众多坚守在岗位一线上的防灭火队员。“我们在这里安排了15个队员,分3个点位,每个点位5个人来回巡逻。”于凯介绍,“最高峰玉女峰上还有4名队员,防止有游客上去放烟花。”天亮以后,家家户户围坐吃饺子,队员们受山上条件所限,泡面便是大年初一的早饭。

从除夕到大年初二连续3天,花果山景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都保持着高强度的巡逻。在这个市民放松下来睡到自然醒的节日,他们却是全天24小时无休,连个完整的觉都没有。晚上8时到11时稍微休息一会,就要起来巡逻到深夜1时30分。“咱们的民俗,这几天放烟花最多,我们也是根据这种情况加紧巡逻的节奏。”到了白天,于凯和防灭火队员还要到关键林区和居民较多的地方继续巡逻。

龙年春节,花果山景区喜迎八方游客,“大圣老家”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队员们还“身兼数职”——垃圾桶旁,有着他们帮助收拾垃圾的身影;接驳车站前,队员们维持着秩序;庙会清洗物品的用水,他们来回帮忙运送着自来水……除了26名森林防灭火队员,还有27名在卡口值班的护林员。“有些驴友会走其他上山的路线,还有中小学生,春节期间有了零花钱会买烟花,护林员在卡口需要劝阻,杜绝火源进山。”于凯说。

花果山上安静祥和的春节,背后是一线防灭火队员在坚守,他们用默默奉献和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李江 王新) 

公交车司机站好每一班岗

大年初一早上6时30分,市交通控股集团权属公交集团司机张秀春已经到达公交场站,从车外的轮胎、边灯到车内的扶手、座椅、灭火器,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20多分钟的例检让老张的额头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7时30分,一切准备就绪,张秀春驾驶着56路公交车缓缓离站。

张秀春自1999年起入职公交集团,至今已经25年了。从手握方向盘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把乘客的出行安全和温馨服务放在首位。时光荏苒,初心不改,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零事故、零投诉、零违章的记录,多次获得集团“安全行车百万公里驾驶员”称号。

在狭小的空间里,一个方向盘、一堆按键,就是公交车司机最熟悉的工作台。张秀春负责的56路是市区至徐圩新区的主要线路之一,往返于徐圩客运服务中心到金海国际,来回一趟2个小时,一天行驶里程210公里。公交车司机是一个体力活,不仅要久坐,还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这些年,他驾驶着公交车穿梭于城市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春节,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干我们这一行,越是节假日越忙,过了这个春节,下个月我就要退休了,这个春节可以说既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点,也是我退休生活的起点。”从今年年初开始,老张每天比平时早半小时到岗,就是想在这个岗位多工作一会儿,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这个小小的工位。

车窗玻璃、车内扶手擦了又擦,临行前,老张特地从家里带了一条大糕、一个“福”字装饰放在驾驶台。车门一开,他主动跟相熟的乘客道一声:“新年好!”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希望给所有人送上新春的祝福和问候,让更多乘客都能在我们公交车上感受过年的喜庆与家的温暖。”

谈及在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张秀春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面对即将离开又无比热爱的工作岗位,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留念。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春运了,干了这么多年,开车更要稳稳的,要为我的公交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心里才踏实。”(王文 王琰) 

人社热线12333接线员随时为群众服务

“虽然春节假期值班确实辛苦,但我们12333的工作就是为来电人员提供优质的人社业务咨询服务。作为人社热线电话,随时有群众会来电咨询有关人社方面的问题,我要早点到单位,不能因迟到而影响工作。”2月13日早上8点半,市人社局12333热线咨询班长周甲已经坐在办公室旁,桌上一部电话机静静等待着,她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接听来电咨询。

为确保春节期间群众办理人社业务办事有着落、求助有渠道,12333咨询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放弃春节期间休息,坚守岗位,倾情用心为民服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好人社部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暖心线”作用。

“今天大年初一,公司都在放假找不到人,还欠我3个月的工资不发,这可怎么办啊?”“我的社保卡坏了需要补办,但我不知道这大过年的可以在哪里办,你们知道吗?”“单位除夕不放假,算加班吗?”……周甲说,群众来电热点主要集中在工资拖欠投诉、社保卡业务经办以及加班加点工资支付等方面。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市12333热线共受理来电1000余个,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周甲表示,本着“用心倾听,真诚服务”的服务宗旨,热线工作人员去年全年解答群众关心的劳动维权、社保、就业、监察等热点问题58万余人次,及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度97.3%,综合接通率91.7%。热线咨询员们主动站在来电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一时间安抚群众焦虑情绪,及时准确把握来电人实际需求,细心解答群众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来电群众的“烦心事”,用实际行动践行12333热线“人社服务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下一步,12333咨询服务热线将继续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聚焦人社系统‘一号对外’金牌总客服服务定位,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做好人社部门与百姓之间紧密沟通的桥梁纽带,让人社惠民好政策传遍千家万户。”周甲表示。(陈兵 张冠铭) 

非遗手艺人演出现场我在岗

敲锣打鼓,划起“旱船”;花棒下落,铁花四溅……龙年春节期间,我市渔湾第二届非遗民俗文化节,将春节氛围感拉满。他们场场精彩的非遗演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手叫绝。但背后则是“非遗手艺人”的坚守与付出。

“打铁花太震撼了,像一场流星雨!”“终于理解什么叫火树银花了!”假期里,“非遗打铁花”让无数市民和游客心心念念——当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被打向天空,瞬间宛若孔雀开屏。而表演“打铁花”的则是周凯胜的团队,他是河南省开封市打铁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春节期间,他放弃在老家团聚的机会,从大年初一到初八,带领一个村的3位老乡,每晚7点准时在渔湾小游园上演非遗“打铁花”。“这是我第二次来连表演了,却是第一次在这过年。”周凯胜说,大年三十漂泊在外,不能回家,心里不禁泛起思乡的涟漪,但在打铁花的过程中,在无数观众的尖叫声、呐喊声中,这一丝涟漪很快就被冲刷。工作之余,他们还去了在海一方公园、花果山等地游玩,感受到连云港人的热情。

“打铁花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艺,铁水温度和拍打节奏都得掌握好。”周凯胜介绍,这次“打铁花”,他们带来了四种形式,即风火轮、打棚花、喷花、击花,而最后一项“击花”,就要耗时5分钟,平均要打七八十下。“一小勺铁水有一斤半重,再加上4个炉火的烘烤,一轮下来就热得全身冒汗。”他说,“虽然这份工作不轻松,但让我充满文化自豪感。打铁花有‘打花打花,越打越发’的美好寓意。春节期间打铁花,更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其实,不光来自外地的打铁花团队,本地也有很多文艺工作者坚守岗位,为游客带去美的享受和年味的共享,不论是来自演艺集团、文化馆的专业群文团队,还是民间自发的队伍,都表现出无限的参与热情。渔湾村旱船队就是其中之一。过年期间,这只由22名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文艺队伍,首次跟景区合作。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及工作调休的时间,来到街头巷尾,表演划旱船。负责人孟祥荣介绍:“我们的队伍才成立4年,但就想通过轻松、欢乐又接地气的表演,让游客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传递新年的美好祝福。所以,我们不累,还特别开心!”(张晨晨 宋歌 刘维)

急诊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奋战在监护病房

新春佳节,是中华儿女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急诊重症监护(EICU)医护人员在春节期间却更加忙碌,每一张EICU床位都承载着危重症患者生的希望,他们丝毫不敢懈怠。骆继业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主任,从事重症医学专业20余年,龙年大年初一晚上,仍然奋战在监护病房。

2床呼衰患者带着转运呼吸机外出查CT,5床肾衰实施CRRT(床边连续肾脏替代治疗),6床患者纤支镜灌洗……还有一名脓毒症休克的年轻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渗漏,补液效果差,循环维持不住,面对家属的殷殷期望,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讨论抗生素方案,大剂量白蛋白输注,血气分析和容量的反复评估……终于,患者闯过险境。“龙年春节,我们坚守岗位,全力守护着重症患者的生命,有汗水也有喜悦。”骆继业说。

EICU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患者和家属对医者充满期待,希望医生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必须投入全部力量,披荆斩棘、无所畏惧。”骆继业说。在这里工作,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骆继业回想这些年,无数个抢救治疗的画面浮现脑海:有在床患者突发急性心梗,深夜里,他和同事们推着病床,带着监护仪、呼吸机、氧气瓶和微量泵等,去介入室手术,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磷化铝中毒反复室颤的患者,医护一起24小时守在病床抢救病人,很幸运,患者挺了过来。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来院后很快出现心脏骤停,需要紧急行VA—ECMO治疗,在急诊科主任王言理的指示下,骆继业团队迅速响应,启动ECPR流程,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ECMO成功上机。随着离心泵引出的暗红色血液,经膜肺转为鲜红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患者心脏重新开始了跳动,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20多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可挽回的遗憾,这时,想想从医初心,总结经验教训,抖擞精神,迎接下一个挑战,争取多挽救患者生命。”骆继业说。(王进文 何炳虹)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