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修复湿地绘就和谐共生画卷


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港城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湿地总面积20.65万公顷。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活环境,让302种鸟类在港城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去年共完成滨海湿地修复4326亩。


去年,我市印发《连云港市湿地保护规划》,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重点加强滨海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确保规划落地并取得保护实效。“近年来,众多对生态要求较高的保护鸟类选择在港城过冬,反映了我市湿地环境的日趋改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我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通过污染清理、地形地貌修复、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共完成滨海湿地修复4326亩。


为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去年我市推进沿海互花米草治理,坚持“除治、监测、管护”一体化推进,开展互花米草和野生动物智能化监测平台建设,在临洪河口(蓝色港湾)、青口河口、埒子河口等地建设了5套智能化物联网摄像头,全市完成互花米草治理面积超2万亩。通过统筹实施互花米草治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河口综合治理等工作,我市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监测发现,湿地招潮蟹、弹涂鱼等底栖生物明显增多,白鹭、反嘴鹬等鸟类活动日益频繁。


多年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境内的云台山区和从赣榆的兴庄河口一直向南到临洪河口以及灌云垺子河口等地的滨海湿地,是水鸟重点分布区和迁徙通道,为出台全市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名录、科学划定保护区域、落实产业政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本底数据。通过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和联合执法,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市陆续开展了“清风行动”“绿盾行动”等一系列大型执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李江 丛日杰 刘景荣)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