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赶乡镇大集 寻传统年味


(魏吉珂 王雅萱 张欣羽 )从卤水里挑一块热气腾腾的猪蹄髈,再叫摊主切一块软糯清甜的米糕,暖意融融……1月23日,农历腊月十三,海州区新坝镇新北路一改往日的宁静,一大早就被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打破——赶集啦。一场大集,让人气热起来、新春闹起来。


  每月农历逢三、五、八、十,都是新坝镇赶集的日子。新坝镇市集距今已几十年的历史,一条300米长的新北路上,汇聚了生鲜、糕点、百货等几十个摊位,是当地村民重要的贸易场所。


  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在这里,不必为没谈下单价的瓜子觉得遗憾,上了秤,装了袋,摊主大多会再抓一把放进口袋递给客人,笑盈盈地说一句“这不就便宜了嘛。”收款时抹个零头、装袋时多送一把,在大集上随处可见,相比于明码标价的商场,乡村大集用自己的方式给予赶集人温情回馈。


​“这都是我们在自家门口种的小青菜,今天一大早刚从地里拔出来。”菜农张庆霞说,集市离家比较近,骑着三轮车就来了,一天下来也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集市上,像张庆霞一样,在家门口卖农产品的村民可不少,自种自养的绿色食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既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也增加了农民的“钱袋子”。


  除了三轮车,集市上也有许多卡车。例如,在新坝西线与新北路的交界处,就分别停着卖韭菜、粉条的卡车,当天上午十时左右,一车韭菜已经卖了大半,卖粉条的卡车上“铡刀”也没消停过,村民的消费实力不可小觑。“这是纯正的山芋粉条,每捆在一米左右,买好就给切好。”站在车旁的老板娘热情地介绍着。马路对面卖剪刀、水壶塞、扫帚等日用品的张大哥是新坝本地人,他告诉笔者,集上主打的就是一个物美价廉,越接近春节,集上就越热闹。家门口没集,像他一样的“赶集人”就会早点出发,开着小卡车到附近的南城、东海平明去。


  在新坝大集上,摊位算不上很多,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能买到瓜果蔬菜,海鲜、牛羊猪肉也是样样都不缺。牛脊骨挂在摊头招牌旁,没有生鲜灯,村民指哪切哪。卖鲜肉的摊位上支起了炉子,一大锅的腱子肉、蹄髈、猪耳朵,咕嘟咕嘟冒着泡,肉香四溢。20元一条的裤子摆满了衣架,10块一副的手套也有很多款式。草叉、锄头、铁锨……见过、没见过的农具,在集上都能找到。临近春节,擅长书法的村民带着墨水和红纸,现场为村民写春联。


  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食品外,“套大鹅”游戏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围观。十几只活蹦乱跳的大鹅,被圈在铁网制成的区域内,地上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塑料圈。村民在购买套圈后就可以站在栅栏外,往大鹅头上扔,套中即可带走。大鹅灵活扭动,躲闪飞来的塑料圈,场面热闹非凡。“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套起来非常有难度。”新西村村民李先生扔完手里的圈套说。


  赶集,不再存在于老一辈人的回忆中,也进入了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视野。在新坝大集上,记者看到许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或是大包小包采购,满载而归,或是拿着手机、手持云台在记录与推广传统大集,期间不乏摊主上前询问那小东西——手持云台多少钱,买来是不是就更方便开直播了?传统的售卖方式与电子商务在这里碰撞,热情、亲情、乡情在这里交织,鼎沸成了集市的热闹与临近新年的幸福。赶大集,感受的就是这鲜活市井烟火气。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