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推进群众可感可及的民心工程和“小而美”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报告内容】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突出规上企业重大项目及新就业形态,多渠道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举办招聘活动500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归雁回连”返乡创业就业品牌效应,扶持自主创业1.1万人。扎实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权威解读】程晓红(市人社局局长、二级巡视员):2024年将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中扩大就业容量,挖掘岗位资源,拓宽求职渠道,落实促进返乡创业就业10条措施,创新建设返乡创业就业服务驿站,打造“归雁回连”返乡创业就业品牌。持续推进“创响港城”行动,发挥“青年创业联盟”作用,做优“创业咖啡”“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进一步优化区分工种、区分等级的阶梯性补贴标准政策,扩充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种范围,调整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工种目录。针对高校毕业生,持续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针对城镇失业人员,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落实失业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措施;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5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陈兵 万俊)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报告内容】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行动,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分校、新海初级中学科苑路校区建成投用。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办好数字互动课堂,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推动赣榆争创国家级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高品质高中创建、特色高中培育、县中提优行动。强化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增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工贸高职校等综合实力。支持江苏海洋大学向海发展、康达学院内涵发展,创成连云港师范学院。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作用发挥。
【权威解读】陈中(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全市教育系统把2024年作为教育“优质均衡突破年”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年”,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港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度。重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优质均衡县区创建,深入实施“优学乡村”“优生优教”“优评促学”工程,全面提升区域、城乡、群体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持续优化办学水平。强化教育保障,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开展高品质高中创建、特色高中培育、县域高中提质“三项行动”,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分校等2所普通高中投入使用。
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化工、机电等省级优质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融合发展,强化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切实提高群众教育获得感。以精准化课后服务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健全校、家、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健康阳光成长。(□ 庄婷婷 康凯)
深化健康连云港建设
【报告内容】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赣榆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市中心血站异地改建、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投入使用。大力培育健康细胞工程,健康镇比例达50%。卫生城镇通过国家复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提升”工程,新增社区医院5家、老年医院1家,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个,培养基层全科医生100人以上。推进互联网医院医保移动支付建设,扩大“先医后付”覆盖面和应用场景。
【权威解读】陈志(市卫健委主任、市中医药局局长):全市卫健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着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更大力度推进健康连云港建设。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卫生城镇通过国家复审。大力培育健康细胞工程,健康镇比例达50%。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高水平临床专科、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提升”工程,建成5个社区医院,培育基层全科医生100人以上,建成6个五级中医馆。
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提高预约诊疗率,扩大“先医后付”覆盖面和应用场景,优化就医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不断优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深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实施“健康宝贝工程”提升计划,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新增市级普惠托育机构10家以上。(□ 王进文 刘永波)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报告内容】推动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新增参保4万人。为1万名重度和困难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加大对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支持力度,动态调整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新增社区助餐点20个、村级养老互助睦邻点150个。持续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
【权威解读】陈军(市民政局局长):全力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动落实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家庭财产认定标准、重残重病“单人保”、低保渐退缓退等政策,进一步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全力推进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打造我市养老服务专业化、示范性品牌。继续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优化升级。积极稳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新建20个社区(村)助餐点,推进养老助餐服务扩面增效。推进村级养老互助睦邻点建设,新建150个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推进社区养老用房配建,持续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不少于2000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
【权威解读】程晓红(市人社局局长、二级巡视员):2024年,我们将持续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将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纵深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创新项目,推动惠民惠农补贴、公积金提取等事项进卡,优化社保卡在金融科技、文旅场馆、学校、交通出行等场景的应用。强化宣传推广,持续开展社保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单位”宣讲活动,不断扩大“一卡通”知晓率。(□ 庄婷婷 陈兵 张梦岩 万俊)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报告内容】高质量建设文化强市,加快申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南城凤凰古街保护建设、市科技馆综合利用改造。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善四级非遗保护名录,建设非遗工坊10个,推动西游、淮盐等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个。
【权威解读】晏辉(市文广旅局局长):2024年,我们将紧扣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建,强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一是打造艺术创作生产新亮点。完善艺术创作生产体系,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打磨提升一批精品艺术剧目,冲刺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省级以上文化奖项。
二是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新特色。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个、优秀群众文化团队20支,建成智慧广电乡镇(街道)24个,举办文化惠民活动500场次以上。
三是赓续传统文化新气象。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尤庄遗址群的考古勘探、发掘,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展览展示和传播教育。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完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体系建设,培育10个非遗工坊、8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打造“山海遗韵”品牌。(□ 张晨晨 冯秋瑞)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