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高分通过验收、“福如东海·驿往情深”成为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顺利通过,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东海县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统筹谋划,加大投入,交通运输工作捷报频传。
一项项规划接连发布,勾勒出综合立体大交通的壮阔蓝图,一个个项目高效推进,擂响了交通建设的奋进战鼓,一次次探索落地生花,开拓出交通行业发展的崭新之路。多年来,东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交通运输作为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找准目标,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走在前,干在前,激情澎湃地书写着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东海答卷”。
规划引领
实干担当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海县加快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形成连淮扬镇铁路和连徐高铁构成T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一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及“三环多射、八横八纵”骨架公路网络。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编制了《东海县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东海县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东海县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方案》《东海县物流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等十余项专项规划,构建了全国一流的县级交通运输规划体系,为全县交通运输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学指导。
2018年以来,东海县新建、改建国省道109公里、农路1061公里、农桥90座,实现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村村通”,镇村公交“村村通”。迎宾大道提升改造后焕然一新,由一级公路组成的53公里城区高标准外环路在全市率先建成,310国道东海段全线建成江苏省首条科技兴安示范路段,全面消除农村危桥;对外打通464省道南延和267省道与沭阳县交界处断头路,全县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6.3%以上,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自检值为78.3%,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为86.6%,大中修、危桥改造、安防等公路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2021年2月8日,东海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全面融入上海3小时、南京2小时、青岛1.5小时、徐州1小时交通圈。
与此同时,东海港房山作业区启动规划建设;宿连航道东海支线三级航道成功列入省支线航道网规划,有望实现东海干线航道零的突破;236省道三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268省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交通发展由侧重公路建设向水陆空铁综合立体交通转变。
人民至上
“交通+”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东海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交通+”模式,积极推进“交通+旅游”“交通+物流”“交通+生态”“交通+产业”“交通+文化”等方面快速融合发展。
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为导向,东海县着力构建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2023年,全县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715公里,投资4000万元。全县346个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全覆盖。推进“交通+产业”,不断强化东海县西部丘陵地区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衔接,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让东海大米、黄川草莓、双店鲜切花、石梁河葡萄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出村进城”。
位于青松岭大道旁的“观羽亭”“听松驿”成为游客停车、休憩、观景的便利场所。“在这儿停车休息的人还挺多的,我们经常会把自家种的花生、石榴拿到这里来卖,方便了过路客人,咱自己也赚点零花钱。”李埝乡山西头村村民张腊梅笑着说。东海县持续推进140公里县域西部生态旅游廊道建设,拓展“交通+”,农路旁设置旅游标识牌、驿站、环境基础设施等,羽双路、羽青路等农村公路化身“网红路”“样板路”。自青松岭大道、羽青线贯通以来,当地的御园景区年均接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实现药材种植、旅游服务、民宿餐饮等实体经济发展,吸纳就业1000余人。同时促进道路沿线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400余人脱贫。2021年,东海县交通运输局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集体”。
运输破局
交邮融合畅通农村物流
在东海县温泉客运站,公交司机尹小响正忙着将一个个快递包裹装进车厢内的快件箱,“每天中午11时10分左右,镇上的快递站把快递送到我们公交车上,然后我们再送到村上的快递点,每天能有100多件吧。”说话间,尹小响还在清点着快递数量,动作熟练麻利。
2018年,东海县开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一举破除体制瓶颈,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洼地崛起”。目前已实现城乡公交线网规划设置和营运调度“一张图”,城乡公交智能信息服务“一张网”,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全县3A级以上景区实现旅游公交全覆盖,2023年6条毗邻公交全部开通,加强了与周边四县两市互联互通。推行“晶都行”老年公交卡服务,6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可凭卡免费乘坐公交车。截至2023年底,该县共办理老年公交卡近4万张。
自2019年开始,东海县整合规划现有交通和邮政基础设施,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在镇村公交上统一设置快递专柜,从乡镇带运快递小件、农产品到偏远村供配点。目前,行政村物流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快递品牌统一进村。2023年11月,“福如东海·驿往情深”农村物流品牌获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已在全县17个乡镇建设了物流运输服务站,形成了“1中心、17支点和多终端”的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
东海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3年获得省级5A等级评定,2021年成为首批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2022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市、区)”,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改革创新
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东海县深入实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交通执法“四基四化”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福如东海 交则通办”品牌,普货经营许可案卷获评省级十佳“优秀许可案卷”,打造东海交通政务服务新生态,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有益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交通执法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与公安、高速公路执法支队、环保、文旅等部门融合作战,发挥指挥中心平台作用,利用大数据和信用修复机制,将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东海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李古文介绍。
“打非治违”精准化、联合执法机制化、超限治理目标化,强化“两客一危”监管,严打“黑车”“百吨王”等违法行为,开展周边区域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开展徐宿连沭片区联合治超,建立全县普通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长效机制,超限率严格控制在省标准0.2%以下。推进说理式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综合执法新水平,努力打造全省执法标杆示范。
探索应用“执法+专家”模式进行监管,创新安全生产“流动诊所”,邀请安全生产专家进企业阅档案、查现场、排隐患、提建议,引导企业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截至目前,该县已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此外,交通运输信访稳定、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在全市均名列前茅。
文化铸魂
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
东海交通以“家”为主题,打造交通运输的精神内核,激发全体干群在全局工作展现交通“家”的大局意识;服务群众体现交通“家”的人本情怀;关心职工体现交通“家”的和衷共济。在“家”文化的有力指引,铸造出“务实、担当、创优、致远”的东海交通精神。
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不断拓展工作视野,推动成立东海县物流协会,并于2023年9月底成立了东海县货运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全县现已建成6家“司机之家”,为广大驾驶员提供住宿、餐饮、应急保障等服务,其中311国道东海服务区“晶暖·司机之家”高分通过省级“司机之家”考核验收,白塔工区“红橙驿站”建设运营得到省交通运输部门高度评价。
“这次我提的建议是加大对乘坐公共交通的宣传力度和政策落实。”2023年12月12日,东海县交通运输系统基层党员代表“两评一提”议事会上,江苏景行公交公司的党员代表胡瑞说。东海交通基层党员“两评一提”议事会在2019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建品牌。目前,议事会已经进行了5次换届,共召开15次会议,收集意见和建议共409条,全部得到重视交办。创新打造“红星火”示范引领工程。目前,共选树技术能手、执法标兵、道德模范、业务骨干等先进典型24名,研究课题24个,涵盖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规划、综合执法等各领域,引发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一位驾龄近30年的大货车司机张相名说最让他舒心的是东海县外环路的通车:“再也不用堵在城区里和小车辆混行,以前我们驾驶员自己也精神高度紧张,就怕一不留神出事故。”张相名52岁,从业近30年,见证了东海交通运输的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奋楫扬帆,潮起东海,交通先行,其兴可待。(杨怀周 尹洁)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