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了解更多
(□ 王进文 赵兴 王龙 周思月/文 张灿/视频)“甲流刚才好,又不小心遇上乙流……”“咳嗽、发烧、流涕……又中招了。”近日,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记录孩子这轮感冒发烧的过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由流感病毒导致的集中发热风险增加。
国家流感中心1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此前占据传播优势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乙流毒株占比大幅上升。那么,什么是乙流?和甲流有啥区别?流感和感冒又是怎么界定和治疗的呢?针对以上热点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医疗专家。
反复高热,原来是中招乙流
“孩子发热2天,最高烧到了40℃,浑身酸痛,咽痛还呕吐,她妈妈也在发烧。”1月9日上午,笔者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在儿童门诊大厅,桐桐的爸爸焦急地说。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伟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桐桐为乙型流行性感冒,予口服奥司他韦颗粒及清热解毒中成药制剂治疗,建议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近期,有些孩子是感染支原体刚好又染上了甲流,甲流刚好又感染了乙流,甚至一些孩子还是混合感染。”李伟说。
近日,上二年级的茜茜正在准备期末考试,也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体温最高时到了39.2℃,在当地卫生院治疗2天仍然反复发烧,茜茜的家长不放心,带到市儿童医院就诊。
儿科医生进行了详细查体,并完善CT检查,影像显示肺部有炎症,不排除感染流感病毒,给予治疗后,仍然出现热退后再发热情况。孩子难受,家长也跟着火急火燎,复诊时,咨询医生孩子是不是感染了“乙流病毒”,如何有效治疗。
在了解病情后,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孙军表示:“不管是甲流还是乙流,都是流感‘大家族’中的一员,积极对因、对症治疗,不要过度担心。”
得过甲流或乙流,会不会重复感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在流感病毒类型中,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是甲、乙型流感。乙型流感不是甲型流感变异而来,而是一直都存在的一种类型。
与甲型流感一样,乙型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触摸自己的鼻子、嘴巴和眼睛造成传播。其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畏寒、发热,体温在几个小时至24小时内可能就会迅速升高,达到39℃至40℃,甚至更高。还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会出现咽干喉痛、干咳这些症状,有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
“甲流、乙流都具有相似的传染性,但甲型流感由于其遗传变异的能力,更容易导致更严重的流行。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不大,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去鉴别,还是需要配合检验来诊断。”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提醒,乙流由病毒引致,我们平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对乙流是没用的,所以不建议大家一发烧就擅自用抗生素。还是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
得过甲流或乙流,会不会重复感染?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甲流和乙流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感染甲流或乙流后,如果患者体质相对弱,那么依然有机会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接种过的人群相继患甲流、乙流的几率比较小。
日常如何做好预防
日常如何增强孩子免疫力?市疾控中心提醒: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流感的重要手段,全年均可接种。疫苗接种后,一般2至3周会在体内产生抗体,保护期基本可以持续一年。春节临近,人员社会流动性增加,没有感染过流感病毒的孩子仍然可以抓紧时机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不建议身边有同学感染流感时,让孩子服用药物预防。学校人员聚集防不胜防,总不能一直吃药,还是应以物理手段的自我防御为主,学校和住所定时通风,尤其是家中有流感患者的,一定要保持通风,降低密闭环境的病毒浓度;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到公共场合特别是医院时,一定要佩戴口罩;日常用生理盐水洗鼻子,有助于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
感染流感后,什么时候返校更科学?成人感染流感后,传染期一般在发病后3至5天,幼儿相对较长,最长可达7天,一周以后病毒数量就会明显减少,这时检测抗原或核酸基本呈阴性,也意味着病毒传染性大大降低。一般退热后满48小时再返校可以避免传染他人。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