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兴 周曼红 王雅萱) 海州区民主路的味芳楼,在短视频平台传授制作工艺,引得食客纷纷打卡;716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工业厂房华丽转身,成为集茶馆、书店、酒吧、咖啡厅于一体的文艺街区……
“虚实相生,有无相成。”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实融合”不断呈现出的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趋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让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得以满足。
今年以来,我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用政策“工具箱”推动老百姓的“购物车”,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活力足 给消费市场添底气
天气越冷,火锅生意越是火爆。寒潮侵袭下,“潮牛记”火锅店负责人刘青分外忙碌。在刘青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家地处文昌路时尚文化街区的火锅店,客流不断,每天的新鲜牛肉供不应求。“品质好服务优,再加上线上短视频推广,天时地利人和,生意的火爆程度出乎意料。”刘青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了他的生意经。
“数实融合”的趋势下,不仅商家更懂得如何吸引客流,消费者也更会“薅”羊毛。前不久,70周年店庆的连云港中央商场人潮涌动,舞狮表演、童声合唱、店庆相亲、玩偶巡游活动不断,商家为了促销发放众多优惠券,消费者们线上领优惠,线下享折扣。“有的商家会选择在线上平台发放优惠券,利用更优惠的价格促使消费者下单。”网购达人孙娇分享了自己的购物窍门。
消费提振年里,人间烟火气归来。摩肩接踵的“网红”商场、排起长龙的餐饮门店、一票难求的演唱会……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见证了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展现出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贸易额2390.2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居全省首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8亿元,同比增长7.3%,全市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批零住餐增长稳定。
场景新 为消费者解锁花样玩法
冒着寒风回到家中,看着短视频忽然想吃顿火锅,动动手指,闪送上门;遇到商超特价活动没时间去逛,动动手指,送货上门;新款手机刚刚发布,不想等快递,动动手指,足不出户,最快几十分钟就能用上最新款电子设备……如今,即时零售满足了人们的多样需求,缩短了人与商品的时空距离。
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的融合,催化出流量找货的新趋势。我市各商贸企业积极加速本地零售布局,让美团、饿了么、抖音生活服务等成为企业吸引顾客的强大平台,不断延伸着消费场景,放大了生活中微场景的消费价值。
走在文昌路时尚文化街区,145家店铺既有传统的建筑风貌,也有现代的商业气息。古老的茶馆书店与时尚的酒吧咖啡厅在这里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民主路老街看民国风情、在水库大堤品尝创意咖啡、在酒馆中抿一口辣黄酒……多元化融合的消费打卡场景,激发了城市消费活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市各县区推动商文旅融合,持续打造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国潮消费等新场景。如何依托现有文旅、街区资源推陈出新,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还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发力,根据消费市场的新趋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布局,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解锁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体验佳 让促消费有力度有温度
“抖音生活平台、政府消费券、小红书推荐、透明厨房、星空屋……消费‘流量密码’,我们这里都有。”在盐河巷经营餐饮生意的金义涵紧跟消费潮流,除了把控菜品质量和服务外,在场景打造和优惠活动上也一样不落,他认为,“该省省,该花花,一定要让消费的体验拉满。”
治大国如烹小鲜。恢复和扩大消费不仅仅是号召,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准招、鲜招,以环境优化实现消费提质。大宗消费有补贴、绿色家电给优惠、旅游消费券持续发放……《连云港市全面促进消费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全面促进消费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聚焦住房、汽车、家居、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消费、扩大内需。
政策有力度,企业有速度。大润发作为城区中心商圈的重要组成,一直在积极推广即时零售模式。消费者不必到超市选购商品,如今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能买到,有时还能因为线上特供的优惠券享受更加合适的价格。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和魅力,但是要想拉满消费者体验感,不仅仅需要即时零售购物,还需要让他们在家门口感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小确幸”。在海州区新浦街道同兴社区,居民只要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可以满足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按照计划,到2025年,市区将打造33个以上便民生活圈、东海灌云灌南3县打造9个以上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消费需求,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数实融合”的消费浪潮下,消费潜能释放大有可为。利民消费模式创新不止,惠民消费场景推陈出新,港城消费动能将更加澎湃。
补短板 让“内涵+外延”双重增长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主要是指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农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含义,主要是指产业数字化从点线面向全生态、全产业链渗透和扩散。
当前,我市数实融合的广度深度正在持续拓展,但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正如商务部等12部门于2023年12月1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中所提出,要聚焦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适宜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便利使用的智能技术相对欠缺、数字化人才不足、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问题;要加强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适老助残应用和服务、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增强数据安全保护与融合应用能力等举措,加快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生活服务高质量发展基础。
除此之外,在拓展服务业领域数实融合空间上,我们更需要政企同频共振、“内涵+外延”双重发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我市需要进一步丰富商贸、旅游、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型消费空间,比如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加快流量街区、夜间经济聚集区的建设,使之与居民消费向享受型、品质型等需求转变相匹配,从而更好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内需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地方政府要加强行业引导,扩大数字化平台使用范围和服务半径,盘活城市末梢和社区便捷服务消费场景,助力小店经济成长;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组合增效,推动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更好衔接,改善前端供应链不畅和商品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对于企业、商家来说,无论是新零售还是传统商超,产品依然是模式重塑的核心。在数实融合的趋势下,“流量打法”自然不可缺少,但是过硬的产品体系才是支撑购物体验的根本。(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