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一 刘蔚)“天冷,对我们来说,每天练功1小时足矣,但是习武讲求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久久为功嘛。”昨日上午8时许,在海州区常乐公园,正在进行晨练的市民胡明泉说。眼下,虽已进入寒冬,公园里锻炼的市民还真不少,但练习八卦掌的胡明泉在人群中还是显得有些特别。
从9岁开始从师学拳,如今68岁的他已习武59年。“不像现在这样既能出去旅游,又有健身房可以锻炼。我们小时候的文化生活几乎空白,课余时间也相对无聊。当时,在邻居家发现了几本拳书,高兴得不得了,特别像是武侠小说里偶得秘籍一样。”胡明泉回忆说,要不是遇到这些拳书,他可能也就无缘传统武术了。也多亏了父亲,见到胡明泉如此痴迷于练拳,便在南京为他寻到一位名师。从此,胡明泉拜在原江苏省武术队总教练、著名武术家范学习门下,习练北派少林拳械。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几个爱好者一起合买胶卷,一起爬到花果山的‘点将台’拍的。”胡明泉边说边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1978年的夏天。拍过照片没几个月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胡明泉说,而那其实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包括群众健身在内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起点。
20世纪80年代初,胡明泉走上了工作岗位。由于单位距离新浦公园比较近,他经常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到公园练拳,也是那时候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开始别说练拳了,就是跑步锻炼的人都不多。”胡明泉回忆道。随着港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里除公园外,还建设了一批体育运动场馆,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像胡明泉这样健身爱好者的热情。“我妹妹就是我带着去南广场跑步,开始锻炼健身的。”胡明泉说,也是从有了专业的室内外场馆开始,跑步、打球、武术等健身运动逐步走进了港城百姓的生活中。
让胡明泉颇为自豪的是,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受他的影响开始锻炼从而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迎来了更好的生活。“家里亲戚孩子初中时经常生病,找到我想学武术。但是练拳要耗费大量时间掌握基本功,这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于是,我给他们出主意,去游泳馆学游泳,每周游上一到两次也能强身健体。”胡明泉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专业的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健身场馆开始出现在港城一些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内。“北京亚运会的召开,更是在全国掀起了运动健身的热潮,热爱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胡明泉说。
大约2000年左右,妹妹引领潮流办了张健身卡。“我本就喜欢健身,也非常支持她锻炼。”胡明泉回忆,“那会儿在港城,无论是清晨还是日暮,小区广场、体育公园、市区河道两岸转一转,都能看到群众锻炼的身影。”
从少到多,从冷到热,胡明泉既是全民健身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近年来,我市在东、西盐河两岸、玉带河两岸、科苑路、环云台山等道路、河流边新建了健康步道,让喜爱运动的市民有了好去处。“这几年,公园里、人行道上散步、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城区不少人行道旁,也新建了健康步道,让我们更舒心地跑起来。”胡明泉说。
“前几天下雪,我和家人去花果山看雪景,在‘南天门’一带我一眼看到了当年拍照时的那个‘点将台’,赶紧爬了上去,现场表演了一段。”胡明泉笑着展示出手机里的照片,和当年对比了起来,眼神里满是骄傲。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