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党旗飘扬风帆劲 凝心聚力谱新篇——全市党的组织工作综述

【连网】奋进伟大时代,砥砺初心使命。在港城向着新时代“后发先至”目标迈进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2021年,我市坚持守正创新、公正开放,把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着力破解工作难点问题,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覆盖到底,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提高站位

不断强化政治建设

“今天的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充实、非常接地气,既有伟人故居的实境体验,又有砥砺奋斗的理论课堂。”前不久,市委组织部全体党员赴赣榆区开展“万名党员走千村(社区)访万户”暨红色实境课堂教育活动。在黑林镇大树村,大家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旧居、大树村红色文化体验区、莓好组织生活馆、大树村党群服务中心等,通过聆听实境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进一步感悟共产党人鞠躬尽瘁、忘我奋斗的革命精神。

政治建设既要“立高线”也要“划底线”。2021年以来,我市打造“山海守望初心之旅”党性实践教育品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挖掘“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群雕公园、红色大树等资源,以沉浸式教育、实境式课堂提升政治历练实效。组织“新思想大家讲”“党课开讲啦”等活动45场,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轮训班5期,建立干部培训政治辅导员制度。市委常委带头领办“红旗村社扩面提质”等党建创新项目,带头建立基层党支部联系点,带头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示范推动省定基层党建30个重点项目、市级412个书记项目落地落实。制定实施市县两级组织部长动议提名干部“十坚持十禁止”,组建47个督查组全过程全覆盖监督检查换届风气、开展政治体检,防止党员干部逾矩失范。

固本强基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有肉有菜、有饭有汤,吃得放心、开心。”日前,家住海州区新海街道星化社区的韩建华和往常一样,步行几分钟来到中央厨房,享受了一顿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星化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0%,社区党委立足辖区特点,在社区党委书记朱海红的带领下,形成“五大工程”党建强基的社区发展之路,以“民生党建”破题老旧小区发展困局。

基层党建既要有“党性味”也要有“人情味”。我市把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探索把市委组织部部务会会议开到村社一线,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列席,面对面听意见解难题。深化落实“党建引领、富民兴村”9条措施和12条扶持政策,建立1亿元村级发展扶持资金,开展“党员乡贤助力富民兴村”试点,带动新增村级产业项目123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连续2年超过15%。推广“红韵海州”智慧党建,打造社区“中央厨房”,成立快递外卖跨行业党委,实现党务、政务、服务有机融合。开展模范机关、红旗支部创建,组织1.1万名机关党员下沉社区助力抗疫、文明城市创建。围绕“三新一高”等产业,组建石化、水晶等产业党建联盟6个,培育康缘药业“强心通络、培元固本”党建品牌,带动非公企业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

选贤任能

打造忠诚干部队伍

徐圩新区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启动建设以来,短短两年时间,由一片茫茫盐碱地变成塔吊林立的火热现场,近70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园内项目已全部铺开,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一支敢于言胜、善打硬仗、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干部工作既是“专业活”也是“良心活”。我市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珍惜使用“60后”、择优使用“70后”、大胆使用“80后”、培养使用“90后”,各年龄段干部心里都有盼头、干事更有劲头。高质量完成人事安排,代表推选实现零信访。统筹用好年轻干部资源,先后分5批次选派14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在省委组织部协调支持下,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邀请7名专业干部挂职生态副县(镇)长,真正为青山绿水、长远发展配强干部。在自贸区试点聘任制公务员,开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省级试点。用活“三项机制”,构建考事与考人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专项激励26名考核成绩突出、综合研判优秀等类型干部。

聚才引智

激活后发先至动力

2021年11月,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市首位本土成长起来的院士,也是全省首位民营企业家院士。“连云港就是我的根,是这片土壤培育了今天的康缘和肖伟。”他感慨。

人才工作既要“增人数”更要“得人心”。我市坚持“开放包容、高质高效”,构建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扎根港城、建设港城、贡献港城。推动“惠才强企”,围绕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需要,制定“1+6”人才新政,推行“编制身份在高校、创新创业在园区”双落户、政企人才直通互认等12项创新机制,在20所全国重点高校建立人才联络站,举办“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全球引才直播周”,2021年高层次人才引进数同比翻了一番。推进“双链融合”,围绕10条产业链,对应构建10条人才链,通过带项目、带技术、带资源入驻园区,助推130余家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推出“无忧服务”,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升级“花果山英才卡”功能,完善居、业、学、医“四个无忧”服务包,提供211套人才共有产权房,解决89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问题,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步形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