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点亮微心愿】残疾父亲想给两个孩子添置新书包

从昨天开始,我们正式踏入腊月,浓浓的年味开始在港城的大街小巷蔓延开来,备年货也被提上了市民们的日程。临近春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愿,而一些困难群体,他们的微小心愿可能就是简单的生活物品,心愿虽小,但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可能承载着大希望。

  从2017年至今,本报每年坚持开展“点亮微心愿”系列公益活动,引发社会各界爱心如潮,今年,“点亮微心愿”第五季活动再次来到您的身边,在我们征集并发布困难群体的“微心愿”之时,也希望广大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温暖的手,为他们圆梦,我们也愿意在“许愿人”与“圆梦人”之间搭起桥梁和纽带,帮助更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一个个微心愿。

午后的港城街头,迎来了一天最暖和的时刻,街头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在市区南极路一家面馆门前的角落里,有一个简易的修自行车摊位。在摊主胡友祥看来,摊位虽然简陋,却承载着他与孩子们的生活希望。30多年来,他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其他时间都坚守在这个露天修车摊位上。即便在没有活儿的时候,他也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望着熟悉的街道和行人。只是想到每天与他一起风吹日晒的孩子,他会十分愧疚。

  今年50岁的胡友祥因为幼年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从小丧父的他,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小学毕业后,母亲再也没有能力供他读书。为了有一技之长,他主动与修理自行车的亲戚学习手艺。手艺学成后,他在灌云县修了几年车后,攒了一些钱。1992年,他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来到市区谋发展。机缘巧合下,他得以在南极路附近摆摊做生意。

  “上世纪90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多,那时候生意比现在好很多。”胡友祥介绍,20多年前,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最多能赚1500元,这在当时相当可观,他也因此攒下了一笔结婚的费用,2000年,他步入婚姻的殿堂,先后育有一女一子。

  婚后,胡友祥主外、妻子主内,生活就这样平静地过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自行车逐渐被电动车和轿车取代,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胡友祥的生意也逐渐冷清。因为身体也不太好,抚养两个孩子越发吃力。

  几年前,胡友祥和妻子离婚,妻子回到老家云南生活。当时大女儿刚刚读初一,小儿子才4岁左右。为了赚钱补贴家用,也为了照顾孩子,无奈之下,胡友祥每天只能将小儿子带到修车摊位上,大女儿放学后也接过来。中午,他们3人随意在附近买一顿简餐吃,下午将大女儿送到学校后,继续带着小儿子守在摊位上。有时候,孩子中午困了,就让孩子在椅子上躺一会。寒来暑往,日日如此。

  如今,胡友祥的大女儿已经20岁,正在读大专,不再需要父亲照顾,胡友祥每天只用接送小儿子上下学,孩子放学后,依旧接到修车摊位上来。虽然孩子一直跟着他风吹日晒,但是好在孩子很懂事,从来不抱怨,即便是下雪的天气,与父亲守在修车摊位前,也从不说冷。大女儿也很心疼父亲,每天放学后,还会去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为父亲减轻负担。

  看着懂事的孩子,胡友祥充满愧疚,特别是小儿子有时候向他打听妈妈消息的时候,他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孩子,只能选择回避或者沉默不语。“我没有什么文化,我是怕我回答不好,让孩子伤心。”胡友祥说,与前妻离婚时,小儿子还小,没有什么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想念妈妈,有时候还将心思藏在心里,不愿意讲出来,这更让人担心。

  不过,除了担心孩子,面对生活,胡友祥还是十分乐观的。在他看来,即便物质条件不好,但是这些年,有太多的好心人帮助和关心他们一家,足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虽然修自行车每个月最多赚1000多元钱,但是街道和社区一直照顾他。平时邻里也经常给他送吃的,给孩子送衣服,社区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加上修车赚的钱,每个月也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前段时间下大雪,胡友祥走路不小心崴了脚,邻居听说后,赶紧给他送来了膏药,还给他送来了一双厚厚的棉鞋,这些暖心的关怀,这些年一直伴随着胡友祥一家。

  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关心,胡友祥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在没有活儿的时候,他经常义务打扫街巷,捡拾烟头,也会力所能及地替附近的商铺做点事情。

  说起自己的春节心愿,胡友祥起初很不好意思,在他看来,已经收到了太多关怀和帮助,实在不忍心再给大家添麻烦。思索了一会儿,他说,自己别无所求,只是希望给两个孩子每人购买一个新书包。眼下距离春节只有约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果您想帮助他实现这个微心愿,请拨打联系电话:18652126162。(□ 徐誉宁 闫玉梅)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