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扬州、淮安、镇江谁是你说走就走第一站?

  最近几天,身边的小伙伴们尤其是那些爱吃、爱逛的,好像都在谋划同一件事:随着连淮扬镇全线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利用双休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扬州、淮安、镇江,到底谁会是你说走就走的第一站呢?

扬州 吃包子、逛园子

前几天,扬州组织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景区来连云港推介旅游活动。虽然,对于扬州,我们早就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了解到三月、四月是扬州一年中最值得打卡的时节。不过,现在这个季节,要想对扬州一睹为快,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景区景点值得打卡。

  三湾湿地公园。相对于个园、何园,瘦西湖等地,三湾湿地无疑是崭新的旅游景区。不过,随着习总书记前不久在江苏考察时来到三湾湿地公园后,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热门的打卡点。三湾湿地公园坐落在古运河南部,和文峰寺、高旻寺是邻居,占地1520亩,其中有570亩是运河水域面积。这里有300多种、90多万株色彩各异的植物,健身步道两边绿意浓浓,城市书房、水利风景……想想是不是都觉得美美的?

  除了湿地公园,这个季节推荐大家去扬州的宋夹城转转。是的,让大家苦等了一年的枫树、水杉终于变红了。而这个季节便是最佳观赏季。要知道,在这个略显萧瑟的时节,宋夹城披上的火红“冬装”多么令人向往。瞧瞧,那一片耀眼的红绽放在城里的跑道上,河边上远看一树树的枫叶红得震撼,近看随风舞动的叶子温暖而浓艳,仿佛把整个扬州的初冬染在了叶子上。

  怕冷的亲,可以选择一些室内的项目。扬州这两年建了不少城市书房,值得打卡。其中最值得一探的便是钟书阁。这里虽然位于闹市区,却是扬州最美的书店。书店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珍园时尚街,在扬州的主干道文昌中路上。书店融入了扬州古城的桥梁和街景文化,用书籍填充环形墙壁。走入扬州钟书阁的正门是书店的前厅通廊,两厢式书架的半圆拱弧线结构自天花板向两端不断拉伸,就像是溪流之上的桥梁。阅读休息区采取拱桥与河流的创意,利用各种拱形连接各个区域,读者穿梭于书墙之间,宛如进入书的海洋。

  很多人知道扬州的包子有名。的确如此,扬州还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而在中国,其他三座美食之都分别是成都、顺德和澳门。去扬州,一定要打卡早茶,三丁包、饺面、锅贴、馄饨等都非常适合我们港城人的胃口。而到了扬州,肯定是要品尝淮扬菜的。这里想要推荐的首选便是干丝,无论是烫干丝,还是大煮干丝都是不错的。扬州老鹅也是值得品尝的美味,讲究以食进补的扬州人,很青睐那碗温胃润肠的全鹅汤。老鹅与各种时令蔬菜、主食搭配出万千风情,以各种姿态演绎着扬州的人间烟火。

淮安 这个邻居

你真的熟悉吗

去过淮安的人,都知道河下古镇。可是,不曾去过的人,即便相距不过个把小时的车程,但对于这个邻居也是陌生的。河下古镇原名为“北辰镇”,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位于淮安区西北边陲,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古镇形成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进士之乡”之称。河下古镇主要的景点有湖嘴大街、韩候故里、吴承恩故居、吴鞠通中医馆、状元楼、文楼、闻思寺等,出名的美食有长鱼宴、汤包、茶馓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去淮安游览钵池山公园。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记》最早记载钵池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而钵池山公园也正是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灵。钵池山“盘纾凹曲,形若钵盂”,所以,人们称其为钵池山。钵池山公园位于淮安市中心区东南,东连火车南站,西傍翔宇大道,南临经济开发区,北靠古黄河风光带。占地1800余亩,是淮安市区第六大公园,次于淮安森林公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古黄河湿地公园,古盐河生态公园以及日月洲生态乐园,为淮安市区已建(或者在建)八大1500亩及以上公园之一。

  淮安府署是淮安人推荐的又一个景区,也是现存的古代府级官衙建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淮安府署的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据说,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总督漕运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选址,结果选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改革开放后,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已集重彰显。经过保护性的修缮和周边环境美化,淮安府署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


镇江 打卡老街

吃一碗面

  我知道的镇江,有白娘子,有锅盖面……当我们通过快捷的高铁到达镇江的时候,我们知道的将更多。这个季节,是秋已远。于是,冬季的镇江西津渡也仿佛静了下来,山上的风吹得枝叶沙沙作响,沿着五十三坡向西,经过一条充满古韵的砖墙长廊,斑驳的青砖沉淀着岁月的痕迹,置身其中仿若穿梭在时光隧道,引人遐想。古时的西津渡是临江的渡口,依着滚滚长江,承载着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远行的人们希望这条廊道长一些,再长一些。穿过昭关石塔,在待渡亭分别,西津渡的砖墙见证过“渺渺孤舟逝,绵绵归思纡”的不舍与惦念。

  西津渡,一个值得我们通车便去打卡的地方。在这里,沿着五十三坡向上,穿过狭长的街巷,伸手触碰这一层层覆着岁月痕迹的砖石,仿佛与千百年的历史变迁打了照面,耳畔的风从时光洪流中徐徐吹来,摇响郁郁葱葱的林木。虽然有时游人如织,但我们知道过客往往匆匆,很少有人在这里大声喧哗,似乎也怕打扰这样的安宁,大家默契地放慢脚步,闭眼去感受流淌的时光。

  和时光一起流淌还有镇江的锅盖面。据说,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虽然锅盖面的做法在清代就已经出现,但锅盖面的叫法只有30多年的历史。1979年,镇江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为对外宣传镇江出谋划策的会议,10多名老文化人提出,镇江的老“三怪”太俗,建议改变说法,众人商量后提出了现在流行的新“三怪”的说法。这一说法,后来逐渐刷新并覆盖老“三怪”,成为镇江的名片。新“三怪”流行以后,锅盖面也渐渐得名。

  所以说,到镇江,你就得吃上一碗正宗的锅盖面。


记者 徐黎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