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医药大会讲述港城创新故事

【连网】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里,连云港再次引来了全球医药产业“合伙人”关注的目光。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金融机构负责人因为第四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而相聚港城,共同研讨新时代医药产业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

“中华药港”成为热词

今年,我市继续保持学术研讨和产业融合的办会思维,在产业基金、人才合作、项目入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会期间,共梳理涵盖产业、技术、人才、战略合作意向项目60余项。其中有6个项目将入驻“中华药港”。

市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我市提出了打造“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目标,并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在最优区域、最佳位置,科学规划布局了总投资90亿元、面积6平方公里的“中华药港”核心区项目。目前,核心区一期公共服务平台已招引项目23个,入驻率已达82%,未来将形成千亿级产出。2019年,“中华药港”新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7项,居全国之首;获批1类新药5个,占全国45.5%。

“当前,我们正在连云港建设产业化基地。”国家首批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希平是从哈佛大学回国创业的港城人。在过去的12年,他创立的奥萨医药,已经研发了2个心血管1.5类新药,并连续四年成为深圳南山区纳税百强企业。他介绍,中华药港是连云港着力建设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连云港发展医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非常愿意同连云港分享这样的机遇,努力为蓬勃发展的中华药港作出显著的贡献,为连云港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收获新朋友的同时,港城企业也同中华药港共成长。在此次大会上,恒瑞医药与天汇资本、泰格医药等机构就成立产业基金举行了签约,助力中华药港项目推进。

搭建同世界沟通的桥梁

1969年,连云港第一家医药企业东风制药厂建成。1970年,恒瑞医药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建厂。随后连云港中药厂(康缘药业前身)、豪森药业、德源药业等企业纷纷在我市建厂生产。1984年,连云港成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大批医药人才从天南地北来到我市落户,助力港城医药产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港城医药企业家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具连云港特色的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了“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行业共识。

随着连云港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我市倡议举办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为学界和业界搭建产学研交流的平台。经过三年的努力,已有近百项政产学研成果在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上实现转化落地,连云港医药大会也成为每年行业不可或缺的年度峰会。在本次大会上,一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热议港城医药创新和峰会意义。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Gregg Semenza表示,新一代的复杂、先进药物正在不断解锁新的延长人类寿命、改善公众健康的机遇。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就在于让业界的领先专家们能够同聚一堂,一同讨论最新的制药技术、科研和开发成果,推动技术需要和科学发展的步伐时刻保持一致。我们将借助这样的机会,同中国同行一起共同讨论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和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

梅奥诊所市场部名誉总监Kent Seltman深情地回忆几年前到连云港参访的情况。他说:“几年前,我在连云港参访期间,深刻地感受到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的成绩,交了很多朋友。当前,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临床和社会背景下,连云港举办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有助于集中展示医药研发的最新成果,有助于促进学术界、产业界或监管部门的权威专家深度交流,有助于促进中国医药行业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共建健康未来。”

波士顿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的副院长大卫·李德表示,多年来,恒瑞一直在创新研发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该企业不仅有一批出色的抗肿瘤药物,还为全球医药市场提供了更多新的药物和诊疗技术。未来,希望双方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造福全球患者。

面向未来 我们要更加努力

提高科普教育普及率,提升全民认识。在这次会议现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在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抗击的经验,他讲述了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故事,建议科普教育要体现在多层次,不仅包括普通的公众,还包括医生、护士、病人等相关的人员。要通过大量的科普教育,增加全民关于重大传染病、流行病防范的相关知识,提升全民认识。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连云港如何抢抓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口,不断做强做大医药板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认为,连云港以“中华药港”为平台,加快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医药产业高地。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强连云港与上海、北京等国内重要医药基础研究中心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上游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紧密衔接和有效转化,不断保持区域创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要积极地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发动政、产、学、研、金多方力量助力港城创新发展。(周莹  赵进  吴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