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该不该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连网】暑期已近尾声,在这个假期里,有些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还有一部分孩子选择“劳动”,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被家长称之为“吃苦教育”。专家表示,“吃苦教育”可以让孩子磨炼心智、增强毅力,但要“科学吃苦”“合理吃苦”,否则就违背了教育的意义。

gb28民生b

不少家长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体验生活

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的王善宇过了一个不同的暑假。一个暑假过来,他已经尝试了两份不同的工作。起初,他在市区一家化妆品公司做推销员,每天很早就要出门,挨家挨户推销化妆品。不善言谈的他经常吃“闭门羹”,推销出去一件化妆品仅能赚十几元钱的提成。这位18岁的少年,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后来,因为工作的地方距离家较远,他辞去了这份工作,回到老家赣榆区,在一家网吧里做网管工作。这份工作与推销化妆品比起来,不算辛苦。但是这份工作要上夜班,一个夜班就是12个小时,一段时间下来,王善宇深深体会到了不易,但他没有放弃,以此作为自己将来踏入社会的“热身运动”。

笔者了解到,如今,不少家长支持孩子利用暑期参加劳动或者社会实践,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参与劳动的形式也因人而异。有些家长会选择帮孩子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跟着一起体会家长的工作,还有些家长则会让孩子打份零工,体会自食其力。

家长用心良苦

希望孩子在锻炼中成长

“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去年,他跟着贴瓷砖的爸爸打了一个月的下手。”王善宇的妈妈仇女士说,让孩子跟着爸爸去干活,起初没有想那么多,就是看着孩子在家经常玩手机觉得不是个事儿,所以鼓励孩子跟着他爸爸去干活。没想到和孩子一说,他就答应了。贴瓷砖的活儿并不轻松,但是孩子没有叫苦,每天帮着爸爸一起搅拌水泥、搬瓷砖,中午就随便在工地吃一份盒饭,一个月也坚持了下来。

对于孩子的表现,王善宇的爸爸很满意。他告诉笔者,带孩子干活,他虽然有些心疼,但并没有对孩子“特殊”照顾。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是孩子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吃过苦,是“蜜罐”里长大的。但他不能永远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一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以后走向社会后,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会让他有毅力坚持下去,而不是遇到点困难就放弃。因此王先生认为,吃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今后,他要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

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自从王善宇跟着爸爸出去干活后,他明显懂事多了。不仅任性的脾气收敛了很多,而且在家也知道帮父母做家务和照顾弟弟。今年暑期,他还用自己赚的钱为父母和弟弟购买了礼物。

gb28民生a

专家:方式要科学适度 不可盲目攀比

“毕竟孩子除了学习,还需要更多的锻炼,不能让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学生家长徐宝萍介绍,她的孩子今年17岁,一直以来,孩子没有正式打过工,但是让孩子参加实践锻炼是她和爱人一直比较看重的事情,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得到锻炼,毕竟除了学习能力,独立能力和受挫能力也是孩子必备的能力。因此这些年来,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安排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去朋友家的小卖部帮忙卖东西,或者去亲戚家的酒店里帮忙上菜或者打扫卫生,孩子这些年也得到了一些锻炼。

对于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新海实验中学教师王丹表示,家长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实践,要比平时毫无概念的说教深刻得多,在孩子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尝试是值得的。但是家长们不要盲目攀比,不要觉得别人家孩子干了什么工作,自己家孩子也要如何如何,家长在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特点的方式,最好与当下所处的环境和孩子的自身情况关联起来。

此外,王丹认为,无论是家长认为的“吃苦教育”还是社会劳动实践,吃苦本身并不是目的,所以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要“科学吃苦”“合理吃苦”,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徐誉宁 闫玉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