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们的节日·端午】做香包 民间老手艺还需“守艺人”

【连网】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有佩戴香包的习俗。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在时代的潮流中淡忘了手工传统,选择批量生产的成品香包。但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香包,蕴含着专注、记忆、创新和对完美的追求,也承载着长辈的关爱与生活的温度,这门民间老手艺的传承,还需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成为传统文化的“守艺人”。

香包手艺人努力让传统延续

(黄威 武旭)在女人街西街头靠近盐河边上,有一间小小的店铺“九九手工”,端午节前的几天,这里比平时热闹许多。端午节当天上午,笔者来到了这家小店,只见门前的几个货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包,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充满了节日气息,来挑选购买的市民也有很多。

这间店铺的老板叫胡顺军,在这里开店已经十五六年了,因为主打手工,做工细致,很受顾客欢迎,小有名气。每到端午节前夕,他就忙得不可开交。

gb28专题a

“从春节前我和妻子就开始准备端午节售卖的香包了。”胡顺军说,按照传统习俗,每年的端午节,家家都要给孩子佩戴香包,市场需求量比较大,而传统手工香包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必须要提前准备。说话间,胡顺军拿起了一个绣着蝙蝠图案的香包告诉笔者,这种香包比较精致,需要手工编绳,工艺相对复杂,有时候一两天才能做一个,所以价格相对高一些,而他的店铺里也有很多价格在十元以下的香包,也很受市民欢迎。“有个客户每年都从我这里订购几十个香包作为赠送给客人的端午节礼品,今年也订购了不少,大家都说香包很好,传统的东西很多人还是很欣赏和喜欢的。”胡顺军说。

从事的是传统行业,胡顺军平时也喜欢研究传统习俗。他说,作为古代服饰上的“点缀”,包裹着香料、草药的香包不仅有着美观、装饰的作用,还被赋予了驱邪、避害的含义。而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端午节前后的天气闷热潮湿,香包则有了更加实用的意义。

香包中一般都有点中药材,旧时佩戴也是为了对抗这个时节潮湿、闷热的“坏天气”,闻一下提神醒脑。胡顺军说,他自己摸索研制了一些传统配方,可以为顾客定制中草药香包,也很受欢迎。“前些年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传统习俗有些落寞,这几年随着各类节日民俗活动的兴盛,喜欢香包的年轻人多了起来。但说句实话,坚持这个传统习俗的还是老年人多。你看来我这里买香包的,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胡顺军笑着说。

胡顺军说,制作香包并不容易,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得住性子,还要有好眼神。“看不清楚怎么做啊?年龄越大越干不了这个。”胡顺军说,他认识的做香包的手艺人大多数都上了年纪,大部分年轻人甚至都不了解这个习俗,更别提来学习做香包了,等这一代老人们渐渐拿不动针线了,香包这个手艺大概就更加式微了。胡顺军说,他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并且喜欢上包括香包在内的各种传统文化。

“我开这样一个小店,除了为了生活,也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传承下去。”胡顺军说。

端午学做香包传承文化

(武娜 万召弟)“这是我做的老虎香包,寓意着平安吉祥,里面填充的是棉花和香料。”新东街道居民孙卉娴拿着老虎香包高兴地向笔者展示。据悉,这个香包是她为了端午节特地制作的,挂在家中寓意美好幸福。

gb28专题c

gb28专题b

6月25日上午,恰逢端午佳节,在家中休息的孙卉娴拿出一块蓝色的布,用彩色的笔在布上勾勒出一个小虎头的形状,又拿出一块红色的布,做了拼接,随后她还仔细地编织了几条老虎的胡须。她告诉笔者,制作香包首先要在布上画出图案,然后用五彩丝线慢慢绣上去。因为她要做的香包只有巴掌大,所以画得也非常快,她用小绷子把画上图案的布绷紧后,根据图样在上面绣着。由于香包形状不大,所以她绣得很快。“小锁、小虎头这些图案绣起来相对简单,荷花绣得就会慢一些。”孙卉娴说,一个多小时后,一个栩栩如生的虎头就绣好了。然后她将布的边缘缝合,并留出一个缝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袋子,将袋子翻过来,她又将香包粉倒入纱布中包好,往刚刚做好的袋子里塞入一些填充棉,将香料布包放入袋子中,最后再塞入一些填充棉。这些做好后,她取来一根丝带,放在布袋的口子上,将两边向下翻好。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缝合了。很快,一个可爱的虎头虎脑的小香包就做好了。

今年39岁的孙卉娴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平时工作忙,只有晚上有一些空闲时间,半年前她结识了几位喜爱做香包的传统手工艺人,从画图、绣线,她一点点认真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她也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小香包了。

“在做香包的过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国的端午民俗风情,这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增加了对传统手工艺浓厚的兴趣。有时候为了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香包都能做到凌晨。”孙卉娴说,通过做香包,她了解到香荷包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可以用来装小物品,也可作装饰之用,不仅样式多样,而且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有辟邪免灾之说。她还告诉笔者,开始做香包的时候,她是沿袭传统,在香荷包内填充艾叶香料,用来驱蚊杀菌,现在她根据佩戴香包人的体质,会在香包里放上陈皮、丁香等香料,增强抵抗力。

自从爱上了这门传统手工艺,这半年多来,孙卉娴不间断和老师、朋友互相交流做香包的心得体会,在香包的制作上手艺更加纯熟,她不仅给家人和亲戚做香包,还会做各种款式的香包送给朋友,香包的小巧玲珑,有益身体健康获得了很多人的夸赞。孙卉娴高兴地说,她会坚持做香包,将这门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小小香包做起来难度大

(袁春梅 史婷婷)“来,孩子们快来把香荷包戴上,今天端午节了。”25日一早,张圆圆给儿子和侄女戴上新买来的香荷包。新龙社区工作人员张圆圆每年端午都要买几个香荷包,她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传说端午戴香荷包扣绒线可以辟邪,而且香包里的香料有驱虫的功效,端午开始蚊虫就多了,所以每年都会给家人买香荷包和彩色绒线。

童年的张圆圆觉得端午节是跟春节一样快乐的节日,洗艾叶杂草澡、擦雄黄酒、挂香荷包、戴彩色绒线、穿新衣服,特别是香荷包,色彩鲜艳,花色丰富,每年端午节下午都要跟同学比比谁的香荷包更漂亮、更香,色彩鲜艳的香囊里都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小时候张圆圆最喜欢看外婆做香荷包了,因为外婆要给每个孙辈都准备一个香荷包,为了能挑到一个最大最漂亮的,所以端午前她每天都往外婆家跑,就怕自己喜欢的被哥哥姐姐们选走了。每次看到外婆一针一线地缝制香荷包,她都觉得外婆有双有魔法的手,把一堆很普通的东西做得那么漂亮,那时候她就想,等她长大了,一定要跟外婆学做香荷包。

gb28专题d

上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了,叛逆期的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成熟了,觉得戴香荷包很幼稚,那是小孩子才戴的东西,外婆做的香荷包她再也没戴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每当端午节常常想起外婆做的香荷包,可惜外婆已经不在了,这才体会到那一针一线里的情感与牵绊。于是,她开始学习做香荷包,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端午前,凭着儿时记忆,又在网上找了视频教程,她买了做香荷包需要的针线,香料等材料,认真地学习起了做香荷包。做纸样、裁剪、找花色、学针法,做了几个晚上,手扎破了好多次,最终也没能做出一个自己心仪的香荷包。

“以前看外婆做觉得好简单,就拿针随便缝缝戳戳,各种荷花、老虎就绣在荷包上了,每个荷包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到自己做了才发现真的好难,自己只能缝个小袋子,想要做出传统的花色真是不容易,一个锁边针法都做不好,别说绣花了。”张圆圆说自己亲自做了才知道,传统的针线活真的需要足够的耐心,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到处都是快餐文化,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做针线活。好在现在市面上香荷包品种很多,虽然不能像自己做得那么有特色,但是过节图的就是一个好寓意,而且只要你能想到的花色,基本都能买得到,还是很方便的,心意到了就好。现在工作生活都很忙,等以后空闲时间多了,自己还是想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下传统针线,有机会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一些中国传统的技艺,磨磨性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