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们的节日·端午】端午情浓是故乡

编者按:

今年的端午节,是21世纪最晚的3次端午节之一,比去年整整“迟到”了18天。满载着人们安康的祈盼,今年的端午节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北方人爱吃甜粽,南方人爱吃咸粽,在港城,甜咸皆有人爱。节日里的粽子,有了沉甸甸的仪式感,满载着亲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端午节,很多人不方便回乡。对故乡的期盼,承载在不同口味的粽子里,散发着故乡的味道,引领着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一家人在港城端午团圆

【连网】(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江荣 王媚)6月25日上午8点半,陈晓兵在医院开始查房了。“我们只放今天一天假,但今天上午我要查房。我这里都是重症患者,丝毫不能马虎。”陈晓兵一边询问患者情况一边告诉记者。

陈晓兵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前段时间刚获评“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他和妻子胡卡利都是湖北黄冈人,都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他的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都在湖北黄冈,而他和妻子一个坚守在隔离病房,一个奋战在检疫一线。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陈晓兵的孩子和父母都回到了港城。这个端午节,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过一个团圆的节日。“父母在家准备好了家乡菜,有东坡豆腐、黄梅鱼面等。粽子早就准备好了,屈原是湖北人,所以端午节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那家家户户都会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赛龙舟更是必不可少。今年因为疫情,一切从简,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午吃饭时,陈晓兵特地开了一瓶汤沟酒。“湖北菜配港城酒,象征着我们在疫情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我生在湖北,但扎根在港城,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方角之物里的乡愁

记者 张晨晨)粽子,在端午节,是绝对的主角。这小小的方角之物,包含着诸多执念与情愫,更是包裹着不少异乡人的浓浓乡愁。

家住御景龙湾的王女士,是大连人,已在连生活十几年。往年端午节期间,她都会跟家人一起回老家,一来探望家人,二来旅游度假。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她没回老家,她父母寄来了亲手包的甜粽子,还有妈妈亲手缝制的各式手工布艺品———12生肖布偶、小香包和五彩绳。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布艺品。“每一个饰件都有寓意,这些饰件在辽南大地传承了几百年,包含着父母对子女们的期盼和祝愿。”

同样的,老家在我市赣榆区班庄镇的李先生在浙江宁波经商并娶妻,受疫情影响,端午节期间,也没有回故乡过节。“我甜粽子咸粽子都吃,最喜欢吃妈妈亲手做的粽子,尤其是用我们家旁边青口河水里长出的芦苇包的粽子,满满的家乡味道。”说到这,李先生有些感慨,“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能顺利回家陪陪爸妈。”

特别想吃妈妈包的粽子

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陈新启)“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今天是端午节,你们放假了吗?工作累吗?你们想我了吧?我在家中非常好。剥鸡蛋、吃粽子、喝牛奶!老师带领我们唱歌跳舞以及诗朗诵,大家在一起蛮开心的,要是你们都在就更好了。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特别想吃妈妈包的粽子。”6月25日端午节当天,在东海县洪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中,11岁的留守儿童侯婉如代表所有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朗诵着自己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向远在异乡的他们诉说着思念之情……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侯婉如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她才能见到父母。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侯婉如的爸爸妈妈不能外出打工,一直待在家里陪她。但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侯婉如的父母又一次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虽然心里舍不得,但我知道他们也很不容易,都是为了这个家过得好一点。”侯婉如说。

“爸爸妈妈,你们安心工作吧,我在家里得到政府、老师的关怀,一切都好……我会努力成为你们的骄傲……”侯婉如在信中写道。

粽子蘸糖 儿时的味道

记者 张晶晶)“在我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把包粽子当成一件大事,因为白糖、糯米都需要凭票购买,所以小孩子们对糯米粽子蘸白糖都馋得不得了。”昨日,家住在海州区同科·汇丰国际小区66岁的张长花回想起儿时的端午节感慨地说。

“今年女儿家新添了宝宝,另外受疫情影响,我没回老家陪伴99岁的老母亲过节。”张长花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每到端午节时,母亲就会提前一晚在家把粽子包好,放在锅里先用大火煮熟。等到端午节当天早上,满屋子闻到的都是粽子的清香味。

“小时候,特别期待端午节,白糯米粽蘸糖是我忘不掉的味道,而且那时候节日虽然过得简单,但是大家反而更有期待感和仪式感。”张长花笑着说,等后来家庭条件好的时候,母亲升级版的粽子里还会放些红枣、花生或是红小豆。

端午节除了吃白糖粽、系五彩绳,香包和艾草也很具有代表性,让张长花印象最深的便是在门口挂艾叶了。“以前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起个大早,去山上采来带着露水的香艾,再将香艾扎成捆挂在大门上。艾叶可以驱蚊虫,还可以煮水洗澡,防止长痱子。”

想家乡的端午美食

记者 史卫平)“过节前一天,我们就把粽子包好,煮熟,凉透了放进冰柜。今天的早饭中就有粽子。”6月25日,虽然是端午节,但田沛羽却没闲着,除了要负责组织部队干部战士们的文体活动,还要忙手头正常的工作。田沛羽是东部战区海军驻连某护卫舰支队的一名军人。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部队驻地封闭管理,在营区举行的文体活动包括台球赛、定点投篮、看电影等,“过节嘛,当然还要会餐。大家在一起放松一下。”

他的老家在安徽北部的亳州,与河南搭界。入伍整整10年,平均每年随军舰出海30多天。离开家乡后,这些年的端午节都是在部队过的,其中有一年是在海上。

“老家的端午节,多年流行的习俗是家家户户包粽子、炸糖糕、炸菜角。”他说,老家传统的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加红枣或蜜枣。炸糖糕是家乡人特别喜爱的一道美食,特别是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在连云港,能吃到和老家一样的甜粽子,想吃炸糖糕却不易,所以经常想起它。”炸糖糕形状圆圆的,色泽金黄,表皮脆嫩,内层软乎乎的,用白糖做馅,黏黏的,甜香适口。

身在军营,家乡的美食只能存在于记忆中。田沛羽和家人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互诉思念,互祝健康。

游子心中的中国味道

记者 伏广进)“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也许是年岁一年一年长,每到这个时节,心早就飞回了故乡。”作为一名在海外定居的港城人,38岁的李小琳已经在美国过了好多个端午节。

“尽管在国外,也要有过节的气氛。”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安顿好孩子,李小琳便开始为节日采购忙碌起来。“在美国没有粽子卖,要吃只能自己包。好在美国的中国商店有糯米、红豆、五花肉、粽叶这些东西卖!”李小琳通过微信告诉记者,当天,外出采购、包粽子、煮粽子,李小琳忙了大半天。包粽子时,她还通过微信视频遥祝身在港城的父母端午安康。“没有人教过我,小时候玩耍时无意中看过奶奶和姑姑包粽子,那场景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到美国后,我就尝试自己包粽子。”李小琳回忆道。“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咸肉粽子,这次里面放的肉特别多,很美味。”当天,李小琳包了自己爱吃的大枣红豆粽子和孩子们爱吃的咸肉粽子。

“在美国吃粽子,感觉很不一样。”李小琳说,对于许多和自己一样身在异国的游子们来说,吃粽子早已不单纯是一种节日饮食文化,这粽子里是中国的味道、中国的情调,以及游子们的思乡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