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面小康看老乡 | 黄窝:美丽乡村的致富经

【连网】(徐黎一 李倩)近日,位于连云区高公岛街道的黄窝村被纳入首批省级传统村落,这也是继拿下全市唯一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后,黄窝获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黄窝村曾是连云区三个贫困落后村之一,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一举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呢?连日来,笔者走进黄窝村寻找答案,发掘美丽乡村背后的致富经。

一张紫菜,让小渔村变身小康村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我们要的是和往年一样的品质……”在黄窝村紫菜加工厂的库房里,南通客商廖先生和往年一样过来采购紫菜,带回南通加工成调味海苔等即食品。“这里的菜品质好,水准维持在比较好的水平,因此我们就认这里了。”廖先生向笔者透出了选择黄窝紫菜的原因。

对于客商的评价,黄窝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张立祥并不感到意外。自2000年担任黄窝村书记以来,他大胆改变黄窝村传统捕捞方式,专为发展近海养殖,带头发展紫菜养殖加工产业,将全村近海养殖面积从500亩扩大到了41000亩,全村年产值从0.2亿元增长到了1.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几千元增长到了3.3万元。

一人富不算本事,带着村里人一起奔小康才是张立祥感到骄傲的事情。陆红军是地道的黄窝村人,年轻时不想走老一辈的捕鱼之路,就到外地打工。5年前,在张立祥的鼓励和帮助下,陆红军返乡创业。“之前给人家打工,一个月也就几千元吧。最近几年,做育苗捕捞养殖等一条龙,虽然又苦又累,可每年下来给家里挣个百八十万元没有问题。”陆红军说。2017年,张立祥立足村里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创“公司+农户”方式,组建了渔民专业合作社。黄窝村紫菜加工厂也就应运而生。经年积累,黄窝已拥有12家紫菜加工企业32条加工生产线。

普普通通的一张紫菜,让黄窝这个昔日的小渔村,通过海上养殖、紫菜加工、观光体验等方式走上了华丽变身小康村之路。

口袋鼓了,村子也有了精气神儿

在黄窝村的码头,笔者遇到了正在卸货的养殖户胡森林。700亩紫菜养殖活让他忙得脚不沾地,去年又上了加工机,两项加在一起,毛利多达300万元。“我们的紫菜品质好,不愁销路,早早都被订出去了。”胡森林说。

眼下,和胡森林一样,黄窝的村民们通过发展紫菜走上了致富之路。口袋鼓了,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在村委会办公室旁边的河道里,工人们正在清理淤泥石块,打造清洁山涧,让山涧水能够穿桥而过,让村庄也更有灵性。

黄窝村环境整治早在2015年就开启了。当年,村支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和全体村民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主动开展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从此拉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黄窝开展“民居出新”工程,对全村民居2600平方米瓦面和2900平方米墙面统一刷新,凸显“红瓦白墙”苏北民居特色,靓丽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使黄窝村成为全市乃至苏北知名的美丽宜居村庄。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更好地落实长效保洁机制,黄窝村联合高公岛街道成立保洁公司,把全村划分为6个卫生责任片区,配备6名保洁员,并设专人管理保洁人员,同时每天对各个责任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村内地面无垃圾,辖区内垃圾日产日清,村内环境靓丽整洁,无卫生死角。“通过一系列的长效机制,目前,黄窝村已经形成‘人人爱护人居环境、户户争创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在黄窝村村口的凤仪广场,张立祥说。

发展休闲旅游,打造海上云台山东大门

沿着石阶向黄窝村山上走去,没过百米就能看到一家漂亮的院落,院子里摆着一盆盆漂亮的杜鹃花,一池金龙鱼悠然自得在山水天地间……

随行的张立祥告诉笔者,这是村民自发开设的民宿。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可因为环境好、价格公道,周末不预订都很难抢到。据悉,在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居民素质的同时,黄窝村还积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乡村旅游,鼓励、支持、引导村民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创业致富,把良好的人居环境变成致富资源,持续提升村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黄窝村依靠鲜明的山海景观和渔村特色,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治理村庄生态环境,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引导、扶持村民发展“民宿”“渔家乐”等休闲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村中景、景中村”的效果,开发“吃在渔家、住在渔家、乐在渔家”休闲渔业项目,使之成为海上云台山风景区东大门。

目前,村内有村民自发组织的民宿6家,成为村里人居环境改善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切实体会到了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甜头,并带动周边村民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民宿建设中来。目前,村两委重点引导、扶持村民发展“民宿”“渔家乐”等休闲服务项目,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使乡村休闲观光游在黄窝村落地生根,通过发展三产服务产业引领村民勤劳致富。在张立祥看来,黄窝村的致富路就是在充分践行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