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百本证书载满两代造林劳模绿色情怀

□ 邵光明 肖婷婷

【连网】  日前,在苏鲁两省交界处的东海县磨山脚下一个小院里,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三八绿色奖”获得者王银霞,向笔者展示了30多年来和父亲王振荣(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获得的100多本获奖证书,一本本鲜红的证书,载满了父女二人艰苦岁月里垦荒造林满满的绿色情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王银霞的父亲王振荣为了摆脱贫困,带领全家来到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后来,他承包了一个木器厂,由于经营有方,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1985年秋天,王振荣回老家东海县南辰乡(现石梁河镇)探亲,看到村南磨山上除了几座烈士墓,满山一片荒芜。要知道,南辰是革命老区,刘少奇曾经带领八路军在这里战斗过。看着这座曾经洒下烈士鲜血的磨山,王振荣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荒山变成绿洲,以绿色慰英灵。这年冬天,王振荣老婆孩子都回了东北,他一个人留在山上。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飞雪飘舞,王振荣每天不是整田就是挖树窝,一个冬天,挖出500多个树坑。

第二年,母亲不放心父亲,带着年仅14岁的王银霞来磨山安了家。为帮助父亲实现绿色梦想,正在上初中的王银霞便辍学和父亲一起开荒种树。没有电,就点煤油灯;没有房,就地取材搭建小窝棚;没有粮,自己种。王银霞和父亲起早贪黑,垦荒、翻地、植树造林。到2000年,王振荣和王银霞父女历经15个年头,用尽了当年办厂子赚的6万多元钱,相继开发荒山近500亩,栽植枣树、山楂、桃、柿、板栗、杨树等林木3万余株。曾经光秃秃的磨山披上了绿装,这座素有七沟八渠十面坡的磨山终于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王振荣、王银霞父女俩开荒造林的事迹经媒体宣传后,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1999年,王振荣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2001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王银霞获连云港市“十大女杰”、“江苏省青年科教兴农产业带头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江苏省“双学双比”标兵、“三八”红旗手;2002年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称号,同年获得“全国三八绿化奖章”。

为提高个人果树管理水平,经多方努力,王银霞在2002年如愿来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造学习。

2005年毕业后,市里已经安排王银霞到市园林部门上班,可没过几天她又回到了山上。她说:她舍不得磨山、舍不得亲手栽植的小树。眼看别的同龄人都结婚出嫁了,而她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围着树木转。直到29岁,她才找到婆家,嫁到邻村。

2012年12月9日,79岁的王振荣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磨山和家人。父亲去世后,王银霞和她的兄弟擦干眼泪,继续父亲未完的事业。30多年里,那片果树和用材林不断更新,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王银霞现在是一名村干部,除了做好村里工作外,她还利用自家6亩多地种植了猕猴桃、黄梨和蓝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发展蓝莓200多亩,每亩收入一万元以上。同时,她还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学习,开通了网络销售平台,为乡亲们搭起了一条果品销售渠道。

采访中,王银霞在父亲用过的自行车前感慨地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作为一名村干部,仍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不论什么时候不能忘记乡亲、不能忘记党的培养和关怀。她希望通过自身努力,继续为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奉献光和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