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70年国·家|刘秀霞: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连网】(徐誉宁 闫玉梅)“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在我的童年时代是不敢想象的。”昨日,家住新浦街道机关社区的刘秀霞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变迁时感慨万千。

童年时期的刘秀霞,过着没有电灯的生活,曾经特别希望能够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条件,如今她和老伴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与新中国同龄的她,不仅见证了新中国走向富强,也亲历70年来港城发生的巨大变化。

童年最讨厌天黑 盼着家中有电灯

童年时期的刘秀霞最不喜欢晚上写作业,并不是因为她讨厌学习,而是为了节省煤油,写作业要争分夺秒,否则就要挨母亲批评。“这些情景现在的孩子是想象不到的,那时候,因为只能点煤油灯照明,为了节省煤油,我每次写作业都被母亲不停地催促着。”刘秀霞说,现在想一想,这些都是很无奈的事情。那时候她刚上学,因为年纪小,写作业时会磨蹭,经常浪费煤油,因此,她都记不清被母亲责备了多少次。

在童年的记忆中,刘秀霞不喜欢写作业总是和煤油有关系,除了被母亲灌输的要节省煤油,而且每次写完作业,她的鼻孔里总是被煤油灰熏得黑乎乎的。因此小时候的她,最讨厌的就是天黑。

“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将来过上有电灯的日子,但是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都不敢想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刘秀霞说,为了弄清楚究竟什么时候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小小年纪的她就跑去问她的大伯。因为大伯当时是他们村的生产队长,是大家心目中最有威望的人。当她找到大伯时,大伯正在召集村民开会。“大伯当时在鼓励村民要好好干,好日子会来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会来的。”刘秀霞说,当时她听了大伯说的这句话,瞬间充满了信心,对未来的好生活也充满着期待。

1985年终于住上了楼房

上世纪60年代,刘秀霞初中毕业,她开始担任村里扫盲班的老师,负责教村民认字。印象中那时候家中已经有电灯了,结束了点煤油灯的生活,但是生活条件还是不太好,仅能勉强达到温饱。

“有一件事虽然过去50多年了,但是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会忍不住心疼母亲。”刘秀霞哽咽地说,她记得母亲生四妹的时候,生产队给母亲送了7斤稻子来补充营养,这在当时几乎是母亲坐月子的口粮了。为了节省粮食,母亲将水稻加工成大米后,分成很多份,每次就拿出一小份煮成粥。可是每次母亲将粥煮好后,她和两个妹妹都忍不住流口水,而母亲心疼她们,每次都舍不得吃,自己饿着肚子,把粥让给孩子们吃。

1975年,刘秀霞结婚了,爱人是同村的邻居,当时在山西当兵。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婚后她住在婆家的一间还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张工人床、一个五斗橱、两个空空的箱子就将这间房子挤得满满当当,而她和爱人的所有家当也只有这么多。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到了1985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刘秀霞家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当年她离开了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搬进了一栋36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楼房,还添置了简单的家具。最让她开心的是,当时家中买了一台9英寸的电视机,她和孩子们终于不用再到别人家蹭电视看了。

如今衣食无忧 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进入了新时代,港城的变化日新月异,刘秀霞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上世纪90年代,刘秀霞家又从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家中添置了暖气、太阳能等设备,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10年前,刘秀霞的一双儿女先后成家,她和老伴又花了几万元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购置了新电脑、新电视等,还定制了一套整体橱柜。如今,刘秀霞和老伴幸福地居住在生活设施齐全、环境较好的房子里。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许多倍,这就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生活。”刘秀霞乐呵呵地说,如今,一双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有着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都不差。而且孩子们都很孝顺,有空就会过来看望他们。她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也有1万多元,生活无忧。每天想吃什么就买些什么,退休金都花不完。这些年,她和老伴还经常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除此之外,刘秀霞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刘秀霞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她也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巡逻、捡拾垃圾等志愿者活动。“这样的日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刘秀霞说,如今,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她和老伴都在尽情地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