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区居民王浩敏15年不间断用相机记录家乡变化

【连网】(徐黎一)就在上个月,连云区居民王浩敏将精心制作的一张6米长,囊括了连云区15公里范围的巨幅长卷《美丽连云》向东部城区居民展出。“这,是我向祖国70周年的生日献礼。”在过去的15年里,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用镜头记录家乡面貌,这些照片在机关、学校、企业展出,成为鼓励人们热爱家乡、投身建设的最好教材之一。

以图为媒记录家乡建设热潮

“过去这里是西墅的小渔村和盐碱地,可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的连云新城了。”王浩敏指着今年最新拍摄的长卷说。作为土生土长的连云人,近30年来,王浩敏走遍了连云区的各个角落,用相机记录下了连云区的喜人变化。

在王浩敏看来,拍摄照片不仅是为了记录,也是为了教育和鼓励一代又一代连云人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奋斗。他拍摄制作的2005-2019共计15个版面的《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鸟瞰图》走进了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家庭,先后进行了近30次展览,上万人次观看,广大市民深受教育,深感自己的家乡1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扩大宣传面和教育面,王浩敏还将这些图片发到自己的家庭网站、编著的书籍上、家庭年报、单位的宣传图板上和社区的画廊里。“我还自费冲印一部分小规格的图片作为珍藏品赠送给文化家庭、亲朋好友。”王浩敏说,15年来省吃俭用共投入3万多元用于购置拍摄制作设备及冲印照片,他认为,这样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也是一个热爱摄影热爱家乡的人应该做的。

家人支持是他坚守的动力

退休前,王浩敏是市院前企业集团党总支书记、公司总经理,2005年,王浩敏作为市民代表之一、参加了连云港市东部战略规划评审会。那一刻,心潮澎湃和热血沸腾,王浩敏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他敏感地意识到,东部城区的未来将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象是美好的,可做起来真的并不容易。王浩敏所选择的时间是每年的年底,并且都是零下几度甚至零下十几度的晴朗天。“需要爬1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爬到山顶,然后从几座山头的峭壁上拍下很多镜头,有时身上需要加保险绳子才能完成,拍摄后再进行组合。因组合需要高质量且精准角度,一次拍摄很难成功,至少需要三次登山拍摄才能完成。”

有时候为了多角度拍摄,留着将来对比,使之见证着海滨城的发展、变迁,拍一组镜头常常需要待上一整天时间。为了支持王浩敏,妻子也常常陪着他在寒流一待就是大半天。“其实,家人对我的支持是我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王浩敏说。

相机“升级”见证时代变迁

“我从1977年开始爱上摄影,这40多年里,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相机这个记录美好生活、存留沿途景色的‘稀罕物’也在不断革新。”这些年里,王浩敏前后换了多台相机,亲眼目睹和经历了相机的巨大发展变化过程:胶卷是“黑白变彩色”“胶卷变数码”,相机是“手动变半自动”“自动变数码”。

“1977年,我的第一台相机是胶片135。”王浩敏清楚地记得这台心爱的相机。当年,为了不给家庭增添负担,没有更多经费投入,他便自己琢磨自制暗房和显影箱。后来数码相机走入人们的视野,王浩敏看在眼里、急在了心里。他知道,妻子下岗了收入不稳定,孩子上大学也需要学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提出购买相机无疑是增添家庭负担。没有人比家人更懂得王浩敏的心思。当王浩敏不断拿出照片和家人分享、当由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成了城市发展的见证后,家人明白了他的用心。2005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浩敏投入数千元购买了一台佳能D60相机和镜头,再一次完成了“升级”。

相机见证时代变迁,照片定格美好瞬间。就在这个国庆节,王浩敏的摄影作品《山海连云》全景图成为连云港的“代表”,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江苏———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