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东海县桃林“文化广场”变身群众“文化乐园”

【连网】(记者 王文 通讯员 李冬)昨天晚上,东海县桃林镇桃源路文化广场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百姓大舞台”前,20多名大姑娘、小媳妇们伴随着动感音乐《同唱祖国好》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悠闲自在;在健身场,老大爷、老太婆们哼着小曲,健身、下棋、说说笑笑,不亦乐乎,孩子们跑来跑去、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不断。

近年来,桃林镇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提出“不建则已,建则必成,建则必好”的口号,加大投入,强化工作措施,抓宣传发动,抓典型引路,抓示范带动,抓督促落实,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全力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在起步较晚、村情民情相对比较复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全镇共建设文化广场21处,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

“桃林镇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我们把广场建设当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文化惠民效果。”桃林镇宣统委员曹婷婷说,早在5年前,桃林镇就把文化广场建设列入民生10件实事,并纳入考核督查,按照镇不低于5000平方米、村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标准,统筹推进。并制定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提升标准,对硬化率、绿化率作出明确要求;还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有文艺表演区、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

在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该镇按照“抓点带面,典型引路,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根据各行政村现状和实际,将全镇所有村划分为示范村、重点村、难点村三类,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各村广场的位置、地块的选择上,力争做到方便群众与镇村整体规划相结合;在绿化、美化、亮化上,在保证镇村投入的同时,注重发动党团员和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场地平整、建材运输、彩砖铺设等工作并全程监督,保证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质量好、造价低。在吸引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延伸广场的服务功能,既保证广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赋予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的内涵,使农村文化广场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镇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全面开花,昔日人人躲避的垃圾场,通过整治改造如今成为吸引群众的“乐园”。

“以前没场地,村民除了串门聊天打牌,就是在家看电视。”在韩永才印象里,原来村里没啥文化活动,缺乏活力,连狗都懒得叫一声。“现在一个大广场,有体育场、健身场、舞台,村民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变得很有精气神儿,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了。”韩永才说,广场舞在排练,广场舞在普及,还吸引一批戏剧等文化爱好者,现在互相切磋交流,带动了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在文化广场上,村民成了主角。“以前不少人觉得害羞,不大愿意出来跳。有了广场,大家交流多了,慢慢人就多了。”桃东村赵元芹带领的腰鼓舞队不断壮大,广场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起初请老师教,后来摸索着学,现在这支队伍成了各种晚会、比赛的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