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徐则臣:无论走多远 我的身后都有家乡在

【连网】(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李凤之)“夜幕垂帘,天似穹庐,夜空蓝黑,星星明亮;人声沉入水底,涛声跃出河面……”一部《北上》,让连云港东海籍作家徐则臣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也成为第一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也是继毕飞宇、苏童、格非之后,第四位斩获该奖项的江苏籍作家。

昨天,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布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致电徐则臣,徐则臣坦言:“运河只是故事的背景,里面有很多人和很多事,其实都是家乡的人和事。”《北上》也有家乡的影子。多年来,徐则臣写了很多家乡的故事,家乡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这位“北上”的东海籍青年作家,用独特的文学语言抒写心灵的对话,创作成果颇丰。“无论走多远,我的身后都有家乡在。”他以一部部厚实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一颗充满希望的新星。

耗时四年创作《北上》

在运河水中寻找陌生的天地

“我一直在感谢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感谢的方式就是一篇接一篇地写出与这条河相关的小说。”昨天,正在参加上海书展的徐则臣,谈到获奖感受时这样说。

2018年出版的《北上》是他历时四年推出的长篇力作,讲述了公元1901年,意大利旅行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与主人公之一谢平遥开始的一段运河之旅。他们分别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知识分子的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

“我初中时住校,校门前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石安运河,一大早河面上雾气氤氲。后来我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穿梭,对运河的历史也知道了不少。”徐则臣如此写道。

淮安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也成就了徐则臣的运河之缘,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成了他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我决定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在这些年的创作道路中,运河始终是徐则臣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背景。从早年的《运河书》到其代表作《耶路撒冷》,运河的影子从未缺席过。《北上》看似处理的仍是熟悉的题材与主题,实则是在熟悉的运河水中努力寻找一片陌生的天地。”《北上》的责任编辑陈玉成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

陈玉成说,这其中有知识分子面对古老中国遭逢巨劫奇变的举目茫然,有运河之子在漕运断流之前的隐忧与敏感,有中西文明碰撞之时国人寻找精神原乡与到世界去的矛盾与撕裂……

小说中带有“出走”主题

与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密不可分

《北上》用精妙的镶嵌结构、细致的叙述,贯穿起一百年来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数个家庭、不同人物的变与不变、选择与执守。个体性命运落脚于特定空间与时代,地方性历史向世界敞开了自身,凝结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实际上运河只是故事的背景,里面有很多人和很多事,其实都是家乡的人和事,未必是具体的人和事。正如鲁迅所言:写一个人,正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徐则臣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种创作理念也源于他的人生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运河是他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的一种探索史,也是他在“出走”之后,思想成长与成熟的回望史。

来自苏北的徐则臣,原本师范毕业后在淮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师,然而他总觉得在学校不高兴。“消息闭塞,没有人聊文学。”2005年,他硕士毕业后辞职,应聘到《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我小时候待在农村,所以心中积压了很多出走的欲望,我就把自己实现不了的这些想法,在小说中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都说,我小说中总有一个‘出走’的主题。”

到了北京,只能拿临时工的工资,每月1500块钱,还要交1100块钱的房租。“如果不是有点稿费的话,真不知道怎么活。”为此,徐则臣曾租过小平房,合租过二居室。这段生活也成为他“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来源。他说:“社会复杂了,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个人经验也会跟着丰富。这个时候需要作家去试着浓缩一个时代的特质。”

愿为家乡文学出力

无论走多远,身后都有家乡在

“这么多年,我写过很多有关家乡连云港的文章,还在咱们《苍梧晚报》上开过专栏。”徐则臣说,“所有人的家乡差不多都一个样,所有的家乡事也差不多都一样。当我以花街和运河为背景写小说时,直接就把家乡的人和事搬到了花街上和运河边。所以我小说中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场景或每一个故事,都或多或少有苏北的影子。读者也能听出些家乡的语言,闻出来地域乡土的味道。”

今年7月31日,徐则臣回了趟老家东海县。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每到一地都会被问及桑梓何处,他曾为此纠结过,东海是否在“东海之滨”。有一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他去拜访著名作家聂华苓,看见一个鸡蛋大小的圆锥形晶体从天花板上垂下来。聂老师问他:“你认识水晶吗?”“认识,没准这还是从我老家来的。”聂老师一拍手说:“呀,东海!”从此,他就用“水晶”来代表家乡。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河边的沙子里经常有水晶,我边走边捡。”

徐则臣认为,东海水晶一旦与文化结合,插上文化的羽翼,就能飞得更远,一旦融入文化脉络,东海水晶的身价会上涨数倍。也势必在某一天,水晶如同大运河一般,会激发作家创作的伟大灵感,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水晶题材的作品。近日,“徐则臣工作室”在东海县揭牌,表现出这位东海籍作家愿做“桥梁”,把世界优秀的文学引进到家乡,为家乡的文学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我每年都会回家乡几次,我祖父、父母还在那里生活,家乡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徐则臣感慨,“对一个作家来说,不管你写什么,家乡都是你的原点,它可以让你顺顺当当地走出去,它也能一声不吭地让你回来。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家乡,而家乡则是空间意义上的童年,谁也离不开。无论走多远,我的身后都有家乡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