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都市话题 | 究竟应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连网】(徐誉宁 闫玉梅)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是使出浑身解数。除了口头鼓励和表扬,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变得更优秀,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一些诱人的物质奖励。比如“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3名,爸爸奖励你一件礼物、妈妈带你出去旅游……”每到考试前后,不少家长都在为自己的许诺而买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呢?给孩子物质奖励到底合不合适?

正方

给孩子物质奖励效果较好

即将上小学4年级的徐瑞在这个暑期收到了爸爸为他买的一部游戏机。他告诉笔者,这是爸爸之前对他的承诺。原来他的数学一直是弱项,每次考试都在80分左右,爸爸表示,如果在上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中,数学能够考到90分以上,就给他买一部游戏机。而徐瑞为了得到这份奖励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他数学考了92分。爸爸也言而有信,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就兑现了这份承诺。

对于这次考试结果,徐瑞的父亲徐先生表示非常满意,他也比较赞同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徐先生告诉笔者,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他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收效甚微。直到提出奖励他一直想要的游戏机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有了很大的提升,每天也不再贪玩,而是一有时间就做数学题,孩子的变化让徐先生感到很欣慰。

与徐先生一样,学生家长唐女士也经常对孩子许诺。比如“期末考试考班级前5名就奖励一部手机、期末考试考班级前3名奖励一次旅游……”唐女士表示,女儿即将上初二,从小到大,在鼓励女儿学习时,物质奖励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小时候女儿总是太吵闹,唐女士对她说如果你能静下来,就给她买芭比娃娃,女儿就乖乖听话了;上小学后,她女儿的要求也从冰激凌、薯片等食品转向电脑、手机等高档电子产品……只要女儿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一定会兑现承诺。久而久之,这成了她与女儿之间的默契。这些年下来,她觉得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没什么不好。

反方

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功利

对于给不给孩子物质奖励的问题,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不赞同。她认为,虽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一定的物质奖励在短期内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久了便会得不偿失。因为,物质奖励一旦成为孩子的学习动机,时间一长,物质的刺激会让孩子失去了原始的学习动力,家长过分的满足让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甚至把成绩看作是交易的筹码,而且靠物质的激励方式,往往要靠不断“升级换代”的物质加以维护。如果有一天,家长没有办法实现对孩子的物质奖励的话,这一切便会前功尽弃。

王女士认为,对孩子的鼓励方式有很多种,物质奖励可以作为辅助的一种方式,但是不应该成为常态。而在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时,最好也不要以“纯物质”为主,而应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用品等,与学习无关的奖励最好少对孩子承诺,避免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奖励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这样的方式短期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总是使用这招,不但丧失了激励作用,还会使孩子把学习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为一把糖、一件新衣服等物品而学习。”学生家长庄先生说,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应该慎用,因为久而久之,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不仅不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其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功利,是不可取的。

专家

应把握各种奖励方式的平衡点

“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既要避免过分的物质奖励,又要把物质奖励用在刀刃上。”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教师王丹表示,不是不可以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但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平衡。奖励分几类,第一种是社会性奖励,如微笑、表扬等;第二种是物质奖励;第三种是活动奖励,如去游乐场、多看半小时动画片等。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这种奖励不仅不涉及物质方面,而且又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的优点,不仅可以对孩子起到很好的鼓励效果,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王丹认为,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也不宜价值过高。应该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应更注重精神鼓励,才不会让孩子变得功利,把孩子培养得“唯利是图”。

王丹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奖励规则,如实行积分制,准时完成作业给多少分数、早睡早起给多少分,当孩子积满一定的分数就给孩子一定的社会奖励或者是活动奖励。家长也可以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调整积分,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文学博士、江苏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邢猛认为,在对孩子进行奖励时,家长首先应该明确奖励的目的,再考虑奖励的方式。孩子正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阶段,激励孩子完成一件事,应该以培养孩子正确三观为导向。物质奖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但它是过程性和工具性的,如果滥用物质奖励,显然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邢猛建议,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时,最好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兼顾,家长还应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让自己省心省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