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申名进行时 | 王海军:用心走好“匠人之路”

【连网】(张晨晨 文/图)最近,一部热播电视剧《筑梦情缘》让观众领略了民国建筑家的风采。实际上,在我市也有这么一个人,他热爱古建研究,并在近些年沉潜于古建模型的手工制作。他就是王海军。

gb13文化g

走进他位于民主路的简陋工作室,随即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古建模型———牌楼、藏经楼、三曲长廊、重檐歇山式大雄宝殿、七层药师塔,这些完全由实木制作的古建模型,个个构造精巧,纤毫毕见,仿佛只是这些建筑按照比例缩小了一般。

“这些都是我纯手工制作的,时间跨度并不长,从2017年到最近。”王海军介绍: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俗称“扎小样”,“现在连云港正在进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我也希望借助对我市古建的模型复原,来为这项工作做出自己的注脚。”

承袭父辈志向

培植“古建情缘”

时年已经50岁的王海军,所做出的传统古建模型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但其实他正式开始制作模型仅有不到3年的时间,但为何给人感觉确实功底扎实呢?原来,这跟他的家庭和经历有关。

gb13文化b

“我的父亲王建新曾是江苏省古建筑高级工程师、设计师,任职于海州区建设局,1990年海州古城复建总工程设计师,在苏北鲁南留有地标性建筑众多,退休后,应海州碧霞寺邀请,在其中从事一些古建研究和修复工程的工作。”王海军介绍,就是在父亲的熏陶下,他才积极投身于对中华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探索和学习。“记得七八岁时,我便跟随父亲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学习,经常在某一处景点停留三四天,目的是搞清楚木结构的构造原理,耳濡目染,十几岁时就明白了全国古建筑大体分成的八大流派。”

王海军对古建知识如数家珍:知晓京式、徽式、苏式、闽式、晋式、川式、藏式、少数式代表的中国古建筑主体;还掌握了亭台楼阁榭枋斋堂殿等造型,分清了歇山顶、庑殿顶、攒顶、硬山顶、卷棚顶的使用场合,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古建筑中常用的枋、梁、柱、椽也知其含义,屋面部分的瓦、脊、兽、滴水等各种规格使用的场合也记在心中。

然而,就业时,他阴差阳错地没有从事这个领域———1986年,王海军进入市美术公司雕塑工艺厂工作,成为一名金银首饰制造工匠。直到1997年企业改制后,他心中的“古建情怀”被重新唤醒,便一心投入到古建筑中。

此后,王海军带领各类工匠,于2013年设计建造了森林花园置业有限公司的“苏园”牌楼,该楼主体高15米、宽16米,四柱三间柱不出头,其顶层的全实木斗拱为双翘三昂单耍头,俗称“十一踩”,为苏北最大最繁杂的斗拱造型之一。

2013年修缮于海州区建设局的“东海名郡”牌楼,该楼为“京式”风格造型,四柱三间七楼,雕梁画栋,色彩艳丽,受到诸多好评。2014年设计建造了板浦镇“北海门”城门工程,该建筑东西长70米、高20米,重檐歇山式,用时180天完成。2015年修缮了省文保单位的“李汝珍纪念馆”,以及后来的海州区“钟鼓楼”“朐阳门”、赣榆区的塔山镇的“计斤门”、同科集团的建造博物馆、海州区政府的“放鸽亭”、文化宫的“垂花门”。

悉心学习求教

笃定走好“匠人路”

王海军在平常生活中,经常阅读各类书籍,宋代建筑学家李诫的《营造法式》,近代姚承祖、刘敦桢的《营造法原》,梁思成、林徽因的《营造则例》、陈从周的《说园》等。这为他的古建模型营造功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然而,他最渴望的,是有一些渠道和门路去将理论化为实践。这个契机在2017年来到。

2017年底,王海军因身体突发急症,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后修养过程中,接到由文化部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中国民宿”研修班的通知。知道这次学习机会的重要性,手术后至少需要休息观察一周的王海军,找到主治医生说明情况后,提前3天办理出院手续,并于第二天到达北京大学报到。

由于身体尚未痊愈,到达北京的二十多天后高烧不退,即使如此他还是尽可能坚持上课,完成学业。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结识了来自全国的二十多位专业古建筑类的代表,同时听取了故宫博物院修缮中心主任、国家级官式古建筑泰斗大师李永革的精彩课程和实地勘测,学习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辛教授及方拥、王书林、彭明浩、张剑崴等教授的精彩课程,受益匪浅。

在圆满完成北京之行后,王海军觉得连云港地区古建筑保护任重道远,传统的四梁八柱、翘脚飞檐要一代代传下去,于是潜下心来开始制作古建筑模型(古称烫样)。“在如今,仿古建筑街道已经成了许多城市地标,而在建造这些仿古建筑时,现代人往往忽略搭建古建筑模型这一步骤。作为建筑物参照样本,这样动工时省时又省力。现在人们为了节约成本,就跳过这一步,虽然建好的仿古建筑与古建筑体型相像,但并不耐用。”

他决定在这条路上,坚定走下去。

甘坐冷板凳

将用手复建“九庵十八庙”

“其实,传统古建制作的技艺,早在900年前就已经发展成熟。然而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精准度要求高。”王海军坦言,这些“小样”并不是简单的搭积而成。里面包含的“榫卯”“升起”“侧脚”技术,可以让木质建筑更加稳固持久。截至目前,王海军的所有古建模型全部采用实木结构、按照1∶50比例制作而成,并且所有作品除了整体正立面还全部留有剖面,让懂的或不懂古建筑构造的人都能看明白木结构内部的构造组织。

“古建模型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料、烤干、下料、制作基台、立柱、形成柱网、组建梁架、屋顶建造、装修等,工序非常复杂,精准度要求极高。一着不慎,就要重新来过。”王海军坦言,由于缩小后的模型体量过小,如屋面用的瓦,只有火柴头一半大小,一个屋面部分至少需要上千个材料,再一个个拼接安装,操作难度极高。

gb13文化f

当然,最考验他的是心力。“这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程,需要你沉下心才能做到。就比如今年1月份制作那台七层药师塔的时候,共运用了一万多个零部件,耗时一个多月。我要一再忍受那种枯燥的生活,每天吃完饭,就埋头进入这横七竖八的线条、比例尺、零件搭建的工作之中。由此也加深了我对一些业内大家的敬佩之情。”幸而他最近配置了两台木料加工机器,才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些。

而王海军最敬佩的还是他的父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想要做好这项工作,第一点就是要看好图纸。在这一点上,父亲帮了我很大忙。”王海军从自己的柜子中翻出一堆图纸,展开,显露出了不少古建营造的结构图,各种比例文字标注得满满当当,密密麻麻。“这些图纸都是我父亲一笔一画画出来的,虽然他现在已经80高龄,但眼不花,手不抖,仍然笔耕不辍,画出不少古建图纸。这对于进行模型搭建,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帮助。”

实际上,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因投入大、回报小面临濒危。“古建筑模型毕竟不是消耗品,没有形成市场,投入大回报小,再加上现在场地有限,如何更好地存放也成了难题,造成这一技艺传承的濒危。在我市更是少有做这方面工艺的人在。”目前,王海军已经开始申报我市非遗传承人,他有意识振兴这项事业。“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制作海州人经常谈论的‘九庵十八庙’,涉及夏商周唐宋元明清各个年代中的代表性古建筑模型。预计完成后的整套作品长18米宽11米高2米,各类建筑单个主体800余座,耗时3年。”王海军欣然说道:希望这为我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点缀上一片小的光彩。

图为王海军与他制作的古建模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