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生命如花”追思遗体器官捐献者:他们从未离开

【连网】(记者 黄威 通讯员 曲波)昨日上午,在青龙山公墓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市红十字会举办的“生命如花”——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缅怀纪念活动隆重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师生等百余人齐聚此间,共同表达追思和悼念。

gb29A5b

gb29A5a

纪念活动开始前,在纪念园内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名录墙前,市民刘建霞看着镌刻在其上的父亲的名字,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刘建霞说,她的父亲刘从金2018年12月去世,虽然没有签署捐献书,但是生前口头表达了希望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愿望。遵照父亲的遗愿,他们一家决定将父亲的器官捐献出来。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的反馈,刘从金的眼角膜、肾脏、肝脏都已经成功移植到受助患者的体内,至少挽救了5个濒危病人的生命。

“把父亲能用的器官用到别人身上,我感觉到父亲还在我们身边。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包括我先生我女儿,他们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刘建霞说。

在纪念活动现场,社会各界代表依次向遗体捐献纪念碑敬献鲜花、默哀致敬。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学生们,用集体朗诵的形式,来讴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们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天早上到市红十字会咨询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事宜,当得知有这样的一场纪念活动后,也赶到了现场,他将一束菊花放在了纪念碑前并深深鞠躬。

王凯,南京医科大学红十字会遗体接收站指导老师。3月28日凌晨,他刚刚接收了一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遗体。这位志愿者名叫杨德芹,出生于1958年,是海州板浦人,今年3月25日去世。根据她生前遗愿,家属将她的遗体捐献。“我母亲2015年签署了捐献器官的志愿书,但是因为她患上了脏器衰竭,器官无法捐献。她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着急,我们就到红十字会进行咨询,最终决定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完成她的心愿。”杨德芹的女儿徐柳国告诉笔者,因为以前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母亲曾经接受过红十字会的捐助,她一直感恩在心,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帮助别人,在医院住院的时候还帮忙照顾病友。去世前她已经不能说话,但是意识还清醒,当得知能够捐献遗体后,她的嘴角露出了笑容,走得很安详。

王凯说,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人体解剖、人体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对医学高等院校来说,志愿捐献遗体是实体解剖操作的唯一来源。康达学院接收的遗体,为开展医学教学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目前,康达学院有1700多位医学专业的学生,医学生数量和遗体数量的比例比较理想的应该是10:1,这样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现在能够接收的志愿捐献的遗体数量远远不足。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主任刘庆说,遗体器官捐献工作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步开放、宣传工作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给予了认可和理解,我市最近几年捐献的数量在逐渐增多。我市自2005年开展这一工作以来,目前已经成功捐献遗体20例,捐献器官24例,使85人获得了新生。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遗体器官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徐育军说,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们为了他人生命的延续,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全人类的健康,把自己的遗体器官无私地捐献出来,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怀。他呼吁,全社会需要更多地关注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支持遗体器官捐献事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这个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事业做大做强,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图为纪念活动现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