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现代乡贤”方敬走了,这位连云港籍老教授曾帮助小渔村走出百余名大学生

QQ截图20181125101302

【连网】  10月26日夜晚,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划破夜空,连云港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的乡亲们纷纷穿衣起床。原来,是方敬老人去世了。突来的噩耗震惊了整个任庄村的老老少少。

4天后,方敬的追思会在宋庄镇乡贤广场举行。天还未亮,村民们在胸前别上小白花,赶往景清书苑。弯弯曲曲的小路站满了人,一眼望不到边,人们纷纷痛哭。

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生前,他从上海回归寂静乡村,倾尽毕生积蓄,资助寒门子弟梦圆大学,用诗书涵育乡风;去世后,他亦不带走一物,将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为社会作最后的贡献。

QQ截图20181125101333

以爱育爱 反哺桑梓

走进景清书苑,满屋墨香,在方敬的寒室里,还留着他看过的杂志、写过的书法作品,拄过的助行器、用过的锅碗瓢盆。“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这位耄耋老人的一生写照,熔铸在这句话中。

1931年,方敬生于上海。6年后,淞沪会战爆发,方敬随母亲逃难到租界。后来租界沦陷,一家人成了战争难民。年幼的方敬目睹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备受欺凌,更深切地理解一个强大而独立的祖国的意义。15岁那年,方敬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毕业前,他的老师胡景清问他毕业后想做什么。方敬说:“我要像您一样当老师。只有教育强盛了,人才多了,国家才能强大,我愿做国富民强的基石!”

毕业后,方敬如愿成了一名老师,先后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华东师大教授、上海成人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其间,他心系家乡教育,自1978年起,每年都要从上海回到家乡任庄村,拿出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生读书。

退休后,方敬归返故里,发挥余热。为改变任庄村当时盛行的“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方敬苦口婆心劝说这些家庭,甚至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激发四乡八邻崇教尚学的热情。

“要不是方老资助我们家,我家孩子哪能上大学啊!”村民祁德申眼含热泪。他告诉记者,他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孩子考上了大学却没钱交学费。方老知道后,自掏腰包万余元供他的3个孩子上大学。如今,3个孩子都已经从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顺利毕业。

几十年来,受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方敬的身体却每况愈下。2012年,他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家人劝他留在上海休养,他却不肯久居,只要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就回到景清书苑和孩子们在一起。“这里生活成本低,我能把省下的钱资助更多的孩子上学。”方敬说。

以身为尺 以字立人

在景清书苑那3间朴素的平房里,方敬教人习字,分文不收。

“这辈子也没想到,俺这双种地的手,还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毛笔字。”26岁的村民钟秀跟随方敬习字两年,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他小学没毕业就回家种地了,偶尔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大学生在学校里看书学习的画面,心里羡慕得不得了,是方老圆了他重拾笔墨的梦想。“方老常常强调字如其人,习字如做人。写字时一‘撇’一‘捺’最重要,只要撇捺写好了,这个字就有了精气神。”如今,钟秀每次写毛笔字时,时常还会想起方老教他写字时的情景,只是,那间平房里再无那道熟悉的身影。

“一笔一绳,以字立人。”方敬提倡热爱书法,免费为乡村教师、妇孺儿童提供书法培训。在他的带动下,如今的宋庄镇成了文化小镇、艺术小镇,从这里走出全国书协会员12人。

多年来,方敬倾囊助学、以身为尺,不仅教会了乡邻读书写字,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我的老师说,人要做到‘三不’:从不吃饱,从不穿暖,从不闲着。”这是方敬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

27年间,方敬倾尽心力教化村民、涵育乡风。在他的影响下,生活着1800多人的任庄村,走出了超过150名大学生,其中有10多位硕士、4位博士,四乡八邻崇教尚学的氛围也日益浓郁,宋庄镇也一跃成为省级文明镇。

以身为烛 照亮港城

作为方敬曾经资助过的学生,前来悼念的淮海工学院老师祁秋霞尤感悲痛。

1992年,家境贫寒的祁秋霞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中学,正当一家因交不起学费发愁时,方敬送来500元现金和一块手表。他勉励祁秋霞,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饮水思源,祁秋霞表示没有方老师的帮助就没有她的今天。近年来,祁秋霞一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因家境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我将以方老师为榜样,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

为方敬送行的人群中,还有一位特地从徐州赶来的全国道德模范周长芝。她曾拿出所有积蓄办养老院,陪伴219位老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成为1000多位老人口中的孝顺“女儿”。“方老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我将秉承方老的遗志,继承方老的精神,去帮助更多孤寡无依的老人。”

方敬走了,生前倾尽所有,不为自己留一物;死后捐献遗体,不带走一粒尘埃。

相关新闻